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报道
编者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06年10月8-11日在广州召开。与往届相比,本次大会参会人数再创新高,逾1600名国际及国内专家学者出席。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4大死因,每10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的相关情况而死亡,在此背景下举办的本届大会集中展示了我国多项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本期第22~24版就此次会议的部分内容摘要报道。
聚焦糖尿病 探索征服之路
——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主席项坤三教授
□本报实习记者 王斓 本报记者 侯晓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项坤三教授是我国著名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多年来在糖尿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作为本届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主席, 项教授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作为糖尿病学界两年一次的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有哪些学术进展值得关注?
项坤三教授: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一直是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以发展的角度动态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变化。以前只笼统提胰岛素分泌缺陷,现已将其细分为两个部分,即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和细胞体积减少。举例来讲,一是工厂厂房里机器不好(分泌功能下降),二是厂房缩小机器无法安置(体积减少)。目前的研究比较关注胰岛β细胞块,即胰岛β细胞组织的缩小。本次大会至少有两个报告,日本学者Susumu Seino的“胰岛素分泌的信号传导”和美国学者Alex Z.Ma的“β细胞功能衰竭和再生面临的挑战”,都谈到胰岛β细胞组织减少,这是糖尿病研究进展中很重要的问题。其他方面的进展也有很多,如糖尿病病因研究中,我们已注意到内质网应激的重要作用,无论大会发言还是口头交流,都有涉及内质网应激的研究报告。
记者:本次大会在形式和内容上较往年相比有什么特点?
, http://www.100md.com
项坤三教授:本次大会的特点是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结合。以前,国外的研究介绍与国内的研究介绍是分离的,国内进展相对缓慢,但本次大会上,中国研究水平已与国际在慢慢接近。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4大死因,每10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相关情况而死亡,中国的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无声无息地潜入千家万户,达到泛滥的程度,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出现眼、肾、心血管等不可逆转的并发症,在这样严峻的大环境下,我国糖尿病工作者必须加倍努力。我们糖尿病学会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发展我国的糖尿病学事业,用糖尿病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民众,这是永远的发展方向。因此任何一项研究即使再基础,最终都要走向临床,解决临床问题。
记者:本次大会中对临床工作者特别重要的内容有哪些?
项坤三教授:临床工作是全方位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其中当务之急是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教育。糖尿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发生的所谓复杂病,类似疾病还有肿瘤、心血管病、高血压、肥胖等,人们在与环境的接触当中,往往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生活水平短期内大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很高,但逐年的发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重要原因在于重视患者教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有效地遏制了糖尿病的增幅。
另外,糖尿病防治是综合性的工作。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就必须非常清楚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发病机制及促发因素,才能采取有力措施,最终达到减缓和终止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