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品监督
编号:11317440
服务是天职 基层在心中——成都军区卫生系统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1.30
服务是天职 基层在心中——成都军区卫生系统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纪实 
服务是天职 基层在心中——成都军区卫生系统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纪实 
服务是天职 基层在心中——成都军区卫生系统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纪实 

     这是全军卫生系统首次成建制推行健康体检活动。

    日前,解放军总后勤部向全军转发了成都军区“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经验和做法,称赞他们:“成都军区大规模深入开展‘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使基层卫勤保障工作实现由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保健的转变,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做法,值得全军各单位参考借鉴。”

    ■一次改变一生的体检

    一次小小的体检或许改变人的一生。成都军区的王代福、张正勇等人对这句话感悟最深。

    今年9月1日,成都军区452医院为基层送健康医疗服务队到空军某部巡诊体检时,发现三级士官王代福患有“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以前因为基层医疗条件有限,没有诊断出。

    医生马上让小王住院手术。术后发现小王的白细胞处于偏低水平,不宜再做化疗。为了挽救小王的生命,452医院院长张聪博士迅速请来9名专家会诊后,决定对小王实施西南地区首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如今,小王已经愉快地回到部队继续参加训练了。
, http://www.100md.com
    如果没有这次送健康活动,小王的生命很难预料还会持续多久。

    2005年6月9日,某集团军通信团干部谢沛兴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纵横肿瘤,第三天就接受了手术治疗,如今也已重回岗位。

    张正勇,长期驻守在西藏无名湖哨所的前哨班“老西藏”,在送健康活动中,因为医生开具的一张“宜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预防保健健康处方,走下了海拔4500多米的哨所,被安排在低海拔地区工作。

    而空军某场站场务连士兵小李,当兵不久就称自己有病,不干工作。可经过医院检查,小李的身体状况一切正常。经过452医院送健康活动的戴雪莱医生多次心理疏导后,到年底退伍时,能愉快地回家乡参加工作了。

    在成都军区,像王代福、谢沛兴、小李、张正勇这样幸运的官兵不只他们几个。自2005年3月25日,成都军区开展向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以来,不仅与每个建制旅团联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基层部队培养心理咨询员,还对400多个基层单位的3万多名官兵进行了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具了健康处方。其中8名官兵被查出患有肿瘤,除有两人因癌症晚期去世外,其他人因发现得早,得到有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生命因一次体检而改变的,还有300多名体检中发现急需治疗的官兵……

    ■一张受益一生的“存折”

    对肩负保家卫国使命的基层官兵来说,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但一个“早”字谈何容易?

    驻云南金平某边防连班长龚建所在驻地不通公路,到200余公里外的体系医院需要整整两天。龚建在训练中半月板韧带撕裂,只让连里的军医进行了简单处理,两个月后发现运动功能减退,才不得不到医院治疗,直到退伍时还留有后遗症。

    西藏那曲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落后,基层官兵缺乏医疗保健知识,对血液黏稠度高、记忆力减退、痛风等常见高原性疾病没引起重视,往往等到出现明显病症才去医院就诊。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些官兵没有健康档案记载,住院时两手空空,在病情加重前出现过的病情征兆或明显诱因均没有记录,致使疾病确诊难度加大。以前,官兵病愈出院时也是两手空空,一旦再生病,一切检查从头再来,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还耽误了一些病的治疗。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却难乎其难。

    成都军区战区部队遍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几千公里的边防线,大多数官兵驻扎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高原、高寒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驻扎高度分散的基层官兵有了大病、急病,来不及去体系医院;得了小病去体系医院,虽然医药费花不了多少,可差旅费又是笔不小的开支。小病拖大、轻病拖重的现象在基层时有发生,看病就医难的矛盾相当突出。

    在高血脂、胃炎、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痔疮等位列基层前10名的疾病中,有6种主要是由生活、饮食、卫生习惯不良引起的。如果能够及早发现病情、病因,实施有效的跟踪观察和接力治疗就好了。如果有一次健康体检,建一份健康档案,开一张健康处方,让基层官兵掌握基本的预防保健方法,一点一滴地“储蓄”健康,就可以使他们受益一生!
, http://www.100md.com
    2004年,一位军区领导说:“基层官兵身处艰苦环境,我们不能让他们透支身体。基层越是讲奉献,机关越要送温暖。”一席话,引起军区卫生部领导的深思。2005年初,适逢成都军区联勤部开展“服务是天职,基层在心中”活动。军区卫生部以此为契机,从基层官兵长远健康出发,决定开展“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专门为每位官兵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官兵住院、就诊、体检等情况都随时记录在案,也为以后开展专业治疗提供详实依据。

    由此全区卫生系统形成一个新理念:服务前移,走出被动治疗困局,积极主动抓预防。为基层官兵“做一次健康体检,建一份健康档案,开一份健康处方”的活动开始了。

    首批参加体检的西藏那曲军分区藏族士兵格桑朗吉高兴地说:“有了健康档案,自己的健康情况一目了然。这档案就像我们的‘健康银行’存折!”这次体检,结束了那曲军分区成立47年来没有士兵健康档案的历史。

    如今,在已拿到健康处方的官兵中,有3000多人戒了烟,100多个基层单位纠正了就餐时间过短等不科学的规定。基层官兵的健康内涵在不断丰富。
, 百拇医药
    ■一次十年之最的调查

    送健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变被动收治为主动服务,变有病才治为预防保健,蕴含着医疗观念的巨大转变!

    为了把“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做扎实,切实消除官兵健康隐患,一场大规模的关于基层官兵看病就医的调查开始了。从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到丛林密布的红土高原,成都军区卫生部工作人员行迹遍布全军区各种部队和大小单位。45000份《官兵看病吃药问卷调查表》发下去了,150份《卫生机关、卫生机构问卷调查表》发下去了,收回率都在80%以上,3500人当面参与问卷调查,52个单位、1528人参加专题座谈会,150名患有癌症、肾衰、高血压、乙肝、糖尿病等特殊病、慢性病的病员也进入了调查范围……

    这是近10年来成都军区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详细的一次摸底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未达到总部规定“健康”或“基本健康”标准的人数有所增加,因高寒缺氧造成代偿性疾病者较多,艰苦地区和兵种部队官兵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枯燥的数字背后显示,目前在卫生事业费暂未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等或靠显然不是办法,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 百拇医药
    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

    军区卫生部专门成立了“为基层官兵送健康”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曹勇任组长、防疫处处长谢建福任副组长。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成了这个小组考虑最多的问题。经过初步调查论证,谢建福建议,体检对象应重点锁定在作战部队营以下官兵。

    两天后,在谢建福组织下,来自全区卫生系统的专家教授聚集军区卫生部会议室,就如何确立科学合理的体检项目开展了激烈的论证。最终确定在常规体检项目外,增加体重指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急需体检的项目,仅化验检查就达21项。

    为调动基层官兵参与体检的积极性,军区卫生部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专门请一位医学博士设计了一菥碌慕】堤寮觳尽5躺姆馄ぃ晃惶窬驳呐缴?br>似乎在说着什么,“倾心呵护您的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几个大字历历在目,“服务是天职,基层在心中”几个字作为背景。整个体检簿设计得简洁、清新,像一缕春风。许多基层官兵说,一看到这本精美、充满人文关怀的健康体检簿,读到上面的温馨话语,就不由得想参加体检。这份已经下发了3万多份的健康体检簿,被评价为目前财力、人力能达到的最科学、最适用的体检方案,它推动基层官兵健康管理进入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 http://www.100md.com
    自古打仗,粮草先行。在看病就医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军区采取了办公经费挤一点、体系医院补一点的方式,搞好经费保障。2005年,投入活动经费670多万元。仅成都军区总医院一家,2005年就投入经费180多万元。

    ■一个不少不漏的巡检

    牛场梁阵地地处边境高寒山区,是典型的公路、水电、信息“三不通”地区,某边防团五连排长韦家勇就在这里值勤。59医院医疗服务队得知韦家勇在训练中受伤还带病值勤不能参加体检时,决定前往哨所单独为他体检。在能见度不足1米,道路两旁与人齐高的杂草挡住去路的情况下,队员又遇到了塌方的危险。他们用树枝做拐杖,经过4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哨所为韦家勇一个人进行了体检。韦家勇的泪水夺眶而出。

    2005年3月的一天,漫天飞雪。又一支医疗巡检服务队来到海拔近5000米的岗巴营为官兵体检,之后准备向18公里外的查果拉哨所进发。因雪大路险,营长建议他们不要专门为哨所的两个人去体检了,医疗服务队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 http://www.100md.com
    通往哨所的路上,积雪足有一米多深,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队员一步一探地向哨所靠近。当两名士兵看见“从天而降”的“白衣天使”时,感动地说:“你们这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在本职岗位上履行好使命。”

    这样的行程,这样的艰辛,医疗服务队不知遇到过几百次。爬雪山、踏冰河、过雪崩、历塌方……还有每次高山峡谷间的巨大落差,使人不是缺氧就是醉氧,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组织医务人员到一线哨所巡诊,也是59医院成立52年来年复一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送医送药过程中,医院通过替哨所官兵站一回岗、举行升旗仪式等方式,让每位巡检人员感受到坚守祖国边防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全院医护人员对边防士兵的关爱之心。他们把保障基层官兵健康当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当作了一种至高荣耀。

    2006年9月,75医院在为驻藏某边防团官兵进行体检时,发现一位叫张伟的士兵手捂肚子,脸色苍白,却死活不承认自己有病。医疗服务队员后来了解到,张伟希望能争取留队转士官,担心自己身体有问题,会影响留队。
, http://www.100md.com
    在“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中,个别官兵和张伟一样,对体检重视不够,有的甚至害怕被查出大病。75医院针对官兵这种心理,为官兵开设保健常识课,有效地确保了受检率。

    军区卫生部领导小组为了防止“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走过场,采取分片包干、定人定责的方法,对每个医院开展“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实行量化管理。军区卫生部防疫处助理员蒲永高、李享耘开发出受检官兵数据库,利用信息化手段,划分体检任务,统计医院体检人数。医疗服务队每到一个基层单位,都按照花名册一个不漏地点名“过滤”。对未能参加体检的官兵,及时注明标记,归队后统一补检,坚持做到“一个不少、一人不漏”。

    有人算过一笔账:仅2005年,成都军区就组织了10多所医院、4000多名医务人员巡检,历时10个月,累计工作13000多天,行程213000多公里,投入资金670万元,为近千名基层官兵解决了800万元的大病医疗费,为3万多名基层官兵上门巡检服务,创下了全军第一的记录。
, http://www.100md.com
    ■一次精神境界的升华

    成都军区卫生系统的治疗理念在变,维护官兵健康的方法在变,诊疗方式也在变。

    ——西藏墨脱,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建起了战区第一个营级卫生所远程医学信息网双向站。营部军医可通过卫星导航定位和音视频交互传输系统,随时与相隔万里的军地各大医院联网会诊。

    ——在青藏高原,第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氧气。成都军区卫生部在此新建、改扩建了制氧站,还专门为部队配备了便携式加压制氧舱,大大改善了驻藏部队氧气供给难的状况。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筹资130万元,研发了全军首台“野战数字化诊疗车”。这台车上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等诊室,可以做X光、B超、心电图、生化和常规化验等检验项目,能较好地完成随行作战、野外训练和抢险救灾等应急卫勤保障任务。

    ——云南文山军分区,驻地山高林密,有害动植物较多。他们研制了便于携带的边防执勤个人药具包,内装蛇药片、十滴水、风油精、伤湿止痛膏、创可贴、云南白药、绷带卷等10多种药品器材。近几年,军分区为此投资近10万元。
, 百拇医药
    变化的,是看得见的硬件;不变的,是看不见的理念——“服务是天职,基层在心中”。

    在“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中,两位军医在子女降生时仍在哨所巡诊,三位医护人员没能在父母病危时尽孝,五名退休军医主动请战,十多位军医多次推迟婚期……面对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的呼声,他们亲身体会基层官兵的苦与累,也一次次被他们戍守边关的精神所感动……

    这,不仅仅是一次体检,更是一次精神境界的洗练、升华……

    文/本报记者 王晓冬

    图1为成都军区医务人员为基层官兵送健康活动现场。

    图2为医疗服务队在成都军区海拔最高的武警边防哨所巡诊。

    图3为基层官兵参观医疗服务队为他们开办的“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展”。 (本文图片由成都军区提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