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1787
让我慢慢陪着你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医药经济报》 2006.12.01
     关于疾病,已故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卡尔·萨根博士有过精辟的剖析: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惧怕世界以外的东西,害怕那些不可预见的危险,而乐意接受任何能够保证减少恐惧和消除恐惧的东西。

    今天,当我们回顾人类对待艾滋病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的时候,那份固有的道德偏见正在减弱,逐渐被理解、宽容以及关爱所取代,一切源于无知的、非理性的恐惧已被边缘化,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我们不光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重申对灾难的抗拒,只要留心,我们便能发现种种关于艾滋病的公益性活动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学会了与艾滋同行。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早有一些人把口号变成了行动,坚持不懈地行走在抗艾第一线,宣教、疏导、诊疗,“润物细无声”。她们,或以母性的光辉照亮了艾滋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或以知己的细腻与高危人群打成一片,或以胜似亲人的耐心与患者心息相通……

    我们最想做的,是给那群特殊生命的守护者以最大的理解和尊敬,因为,她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以天使之名,行人类之愿。

    徐莲芝:“国宝妈妈”的抗艾情缘

    每个人都在哭声中来到世界,又在别人的哭声中告别人世,但艾滋病患者临终的心情除了留恋外,还有深深的悔恨和恐惧。我是医生,是母亲,医疗手段是有限的,但我的关爱是无限的。——徐莲芝

    1990年,徐莲芝收治国内首例艾滋病患者;1995年她开通艾滋病热线、开设艾滋病诊所;1998年创办中国第一个救助艾滋病患者的民间组织——“爱心家园”;2002年成立艾滋病患者“笑看未来艺术作坊”。2003年,她成为第三位获得英国贝利·马丁奖的中国医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夫人称徐莲芝是“防治艾滋病的世界级功臣”。

    徐莲芝是“国宝”,能采访到她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直到11月26日下午真切地听到她的声音,别提了,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71岁的徐莲芝干了近50年的传染科工作,其中有17年的医疗活动是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接触。自从1990年接诊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开始,便有很多HIV感染者向她求医问药,自然而然地,她成了国内接触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最多的医生。而关于艾滋病病人的话题,总让徐妈妈无法释怀。

    1990年,时为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科主任的她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艾滋病患者。由于当时对艾滋病知识仅略知一二,徐莲芝和医护人员都戴上了口罩和帽子,穿上高统靴,全副武装地为患者诊疗,那时尚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感到了疾病的严重性。“我当时意识到这样做对患者的刺激很大,于是就开始主动和他聊天。”多年以后,在一个70多岁老人的回忆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3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