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学术研讨
编号:11308871
石氏伤科的学术精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46期
内治为上:以气为主、以血为先、注重兼邪、独重痰瘀,手法为上: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摇、抖十二字诀,外治为上:提而泄之、疏而通之、消而化之、温而散之、松而解之、滑而利之
     石氏伤科是享誉沪上的一大中医骨伤流派,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声誉和影响。第一代石兰亭融传统武术、整骨手法和中医内治于一炉,1880年悬壶上海,开创石氏骨伤学派。第二代石晓山吸纳前贤之说,总结实践经验,充实发展了石氏学术内涵,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骨伤诊疗方法,使石氏伤科声誉日隆。第三代石筱山、石幼山兄弟,通过不断探索和积累,进一步丰富充实了石氏骨伤学术,与此同时收徒授业,终至桃李满园。第四代石仰山教授等继承家学、兼收并蓄、努力创新,融古训与新知于一体,把新时期的石氏伤科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面貌。经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创新,石氏伤科名闻遐迩,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骨伤科的主流学派之一,其继承中医理论体系而形成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石筱山先生赞赏“十三科一理贯之”(十三科为元代和明代前期的医学分科),主张理伤续断刚柔相济,创立“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治伤学说,注重强调治脾肾。石幼山先生在调气治血的同时,强调“理伤从痰”。两位先生在理论上的开拓和实践中的创新,尤其在诊治伤科内伤方面独树一帜,创制了以治内伤为本的“三色膏药”、“消散膏”和一系列经验方,创造了独特的整骨复位手法和工具,具有鲜明特色。其成就不仅丰富了石氏伤科流派的内涵,而且对骨伤科学科乃至整个中医学都做出了贡献。

    归纳石氏渊源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清道光年间石兰亭创立了石氏伤科学派,清末石晓山逐步形成了石氏伤科体系雏形,新中国成立后石筱山、石幼山发展了石氏伤科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石仰山等丰富了石氏伤科内涵。

    内治为上:以气为主、以血为先、注重兼邪、独重痰瘀

    仰山先生的学术思想既继承了石氏伤科的学术精髓,同时又从当时实际出发有所创新。其理伤基本原则是按照人体是统一整体的概念,在论治时注重内调气血,外理筋骨,捐其有余,补其不足,顾及损伤兼邪。在掌握辨证论治前提下,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方法进行具体施治。

    一是气血兼顾而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先生认定新伤多属气滞、血瘀;陈伤则系宿瘀滞或气血失和而兼风寒痰湿入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