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获得健康
李女士为使身材更苗条而节食,张大爷因为得了糖尿病而不得不减肥……目前,减肥大军可谓浩浩荡荡。可您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胖吗?肥胖到底对身心会造成怎样的不利影响?为什么有的人减肥多年却收不到好的效果?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肥胖与相关慢性病控制论坛”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肥胖不只是因为吃得多
不可否认,肥胖和进食过量有密切联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教授说,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人群。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使得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扩大。不仅是吃得多,不良的进食习惯也会导致肥胖。比如,吃饭快的人较吃饭慢的人容易发生肥胖,因为进食慢,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
体力活动少,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是导致肥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陈春明说,肥胖者的日渐增多,和越来越多的人以车代步,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等因素不无关系。
, 百拇医药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和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外,多项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陈春明介绍说,对双胞胎、领养子女家庭和家系的调查发现,肥胖有一定的家族性。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但是基因和环境,包括营养、体力活动等生活因素,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基因作用也不是铁板一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武阳丰教授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体重的影响。他介绍说,一项调查表明,在相同的年龄段,城市男性肥胖率超过女性,而在农村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从社会因素可以找到答案:在城市,男性和女性在单位工作的性质基本相同,而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而在农村,男性比女性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其他人群肥胖率逐步上升的时候,青年女性的肥胖率却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也可以从社会因素找到答案:青年女性因为受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持苗条的身材。
, http://www.100md.com
其他的专家也认为,政策、新闻报道、文化传统及科教宣传等,对膳食选择和体力活动的多少也会产生影响。目前,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相当大,甚至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广告中所宣传的食品,许多是高脂肪、高能量和高盐的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这对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利的。
■肥胖会增加身心和经济负担
2003年3月,卫生部出台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确定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界限:BMI(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200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22.8%,肥胖患病率达到7.1%,较1992年的调查结果有大幅度上升。肥胖已成为我国一个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教授说,“我们为什么要主张控制体重,当然不仅是为了让大家有个好看的身材,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病有关,维持健康体重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证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某些癌症、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等的发生,都和肥胖有关。
, 百拇医药
一项针对我国24万人的健康调查的数据汇总分析显示,BMI≥24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3.3倍。男性腰围≥85厘米者,女性腰围≥80厘米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2.3倍。BMI≥24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2倍;BMI≥28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3倍。男性腰围≥85厘米者,女性腰围≥80厘米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者的2~2.5倍。
赵文华说,在我国,这些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除了受疾病的威胁外,肥胖者还要忍受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有的人会因肥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这些都给肥胖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赵文华曾对肥胖带来的经济负担做过研究。她介绍说,2003年我国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是89.7亿、25.5亿、22.6亿、73.3亿元人民币,占这四种病的总直接经济负担的四分之一,是2003年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2003年我国城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每次平均住院费均在7000元左右,农村为2000元左右,而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2000多元。这就意味着,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一人住一次院,就会花掉一个家庭成员一年的收入。可以说,慢性病已经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因为慢性病多为终身疾病,而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也认为,由于肥胖能带来多种慢性病,肥胖已成为导致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减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多位专家都向记者强调,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即使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鉴于肥胖的成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专家们将肥胖干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个体干预,二是全社会参与的人群干预。
在个体干预上,陈春明教授强调“小行为,大改变”,也就是通过生活方式上的小变化来保持健康体重。为此,她总结出一个口诀:“少吃一二口,多动十五分;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持之以恒做,健康体重得。”人们如果重视预防,在行为上做些小的调整,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得到大的效果。对于一些人不愿意通过运动和改变饮食方式控制体重,而只想依靠各种减肥保健食品来减肥的做法,她认为是不可取的。一方面,保健食品有时虽然能够减体重,但停用后很容易反弹;另一方面,体力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减体重,同时有益于机体的代谢和内脏功能的发挥。有报道证明,超重或肥胖者坚持体力活动,即使只是停止增重,其血压、心脏的状态就已有改善。而保健食品不仅不能锻炼人体的脏器功能,有时还可能有副作用。
, 百拇医药
在人群干预上,社区和城市规划的参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让我们看两个国外的例子:在美国“最瘦”的州——科罗拉多州,每个公园的每一条小路的路口,都竖着一个牌子,告诉行人走完这条小路大约要多少步,会消耗掉人体多少热量;在日本一些出售份饭的餐厅,每份饭菜上都标有所含的热量。陈春明说,这两种措施都为人们保持正常体重提供了方便。减肥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有整个社会的参与才行。比如在家吃饭时,可以控制油脂的使用量,但在饭馆吃饭时,却无法知道厨师炒菜时用了多少油,而一般来说,饭馆的菜肴的油脂含量远远超过家庭炒菜。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也应参与到改善生活方式的行动中来,为百姓提供有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慢性病的好产品和好菜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侯培森认为,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体重方面,食品企业应发挥积极作用。食品企业应着力开发低热量、低糖产品,努力降低或消除饱和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增加谷物和膳食纤维的利用,生产出味道好、多规格的谷类食品。国家应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增加浅显易懂的产品信息和营养知识等内容。另外,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倡导人们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专家们还认为,对肥胖的干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控制人群体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制定防治肥胖症的规划和对策;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措施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鼓励企业生产能量密度低而富含营养的食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规定在住宅设计中应优化楼道环境,以利居民能适当放弃或部分放弃电梯而步行上下楼;普及相关健康知识等。
本报记者 杨六香, 百拇医药
■肥胖不只是因为吃得多
不可否认,肥胖和进食过量有密切联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教授说,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其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群的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大大高于不发达国家人群。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的消费量大增,使得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明显扩大。不仅是吃得多,不良的进食习惯也会导致肥胖。比如,吃饭快的人较吃饭慢的人容易发生肥胖,因为进食慢,传入大脑摄食中枢的信号可使大脑做出相应调节,较早出现饱足感而减少进食。
体力活动少,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是导致肥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陈春明说,肥胖者的日渐增多,和越来越多的人以车代步,职业性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减轻等因素不无关系。
, 百拇医药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和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外,多项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陈春明介绍说,对双胞胎、领养子女家庭和家系的调查发现,肥胖有一定的家族性。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但是基因和环境,包括营养、体力活动等生活因素,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基因作用也不是铁板一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武阳丰教授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体重的影响。他介绍说,一项调查表明,在相同的年龄段,城市男性肥胖率超过女性,而在农村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从社会因素可以找到答案:在城市,男性和女性在单位工作的性质基本相同,而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务;而在农村,男性比女性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其他人群肥胖率逐步上升的时候,青年女性的肥胖率却在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也可以从社会因素找到答案:青年女性因为受社会审美观念的影响,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持苗条的身材。
, http://www.100md.com
其他的专家也认为,政策、新闻报道、文化传统及科教宣传等,对膳食选择和体力活动的多少也会产生影响。目前,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相当大,甚至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广告中所宣传的食品,许多是高脂肪、高能量和高盐的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这对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利的。
■肥胖会增加身心和经济负担
2003年3月,卫生部出台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确定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界限:BMI(体重指数)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为肥胖。2002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为22.8%,肥胖患病率达到7.1%,较1992年的调查结果有大幅度上升。肥胖已成为我国一个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教授说,“我们为什么要主张控制体重,当然不仅是为了让大家有个好看的身材,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病有关,维持健康体重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证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某些癌症、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等的发生,都和肥胖有关。
, 百拇医药
一项针对我国24万人的健康调查的数据汇总分析显示,BMI≥24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3.3倍。男性腰围≥85厘米者,女性腰围≥80厘米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2.3倍。BMI≥24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2倍;BMI≥28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是24以下者的3倍。男性腰围≥85厘米者,女性腰围≥80厘米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者的2~2.5倍。
赵文华说,在我国,这些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除了受疾病的威胁外,肥胖者还要忍受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有的人会因肥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这些都给肥胖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赵文华曾对肥胖带来的经济负担做过研究。她介绍说,2003年我国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是89.7亿、25.5亿、22.6亿、73.3亿元人民币,占这四种病的总直接经济负担的四分之一,是2003年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2003年我国城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每次平均住院费均在7000元左右,农村为2000元左右,而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2000多元。这就意味着,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一人住一次院,就会花掉一个家庭成员一年的收入。可以说,慢性病已经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因为慢性病多为终身疾病,而且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也认为,由于肥胖能带来多种慢性病,肥胖已成为导致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减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多位专家都向记者强调,肥胖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即使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鉴于肥胖的成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专家们将肥胖干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个体干预,二是全社会参与的人群干预。
在个体干预上,陈春明教授强调“小行为,大改变”,也就是通过生活方式上的小变化来保持健康体重。为此,她总结出一个口诀:“少吃一二口,多动十五分;粮食七八两,油脂减两成;蔬菜八两好,奶豆天天有;持之以恒做,健康体重得。”人们如果重视预防,在行为上做些小的调整,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得到大的效果。对于一些人不愿意通过运动和改变饮食方式控制体重,而只想依靠各种减肥保健食品来减肥的做法,她认为是不可取的。一方面,保健食品有时虽然能够减体重,但停用后很容易反弹;另一方面,体力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减体重,同时有益于机体的代谢和内脏功能的发挥。有报道证明,超重或肥胖者坚持体力活动,即使只是停止增重,其血压、心脏的状态就已有改善。而保健食品不仅不能锻炼人体的脏器功能,有时还可能有副作用。
, 百拇医药
在人群干预上,社区和城市规划的参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让我们看两个国外的例子:在美国“最瘦”的州——科罗拉多州,每个公园的每一条小路的路口,都竖着一个牌子,告诉行人走完这条小路大约要多少步,会消耗掉人体多少热量;在日本一些出售份饭的餐厅,每份饭菜上都标有所含的热量。陈春明说,这两种措施都为人们保持正常体重提供了方便。减肥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有整个社会的参与才行。比如在家吃饭时,可以控制油脂的使用量,但在饭馆吃饭时,却无法知道厨师炒菜时用了多少油,而一般来说,饭馆的菜肴的油脂含量远远超过家庭炒菜。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也应参与到改善生活方式的行动中来,为百姓提供有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慢性病的好产品和好菜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侯培森认为,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体重方面,食品企业应发挥积极作用。食品企业应着力开发低热量、低糖产品,努力降低或消除饱和脂肪酸在食品中的含量,增加谷物和膳食纤维的利用,生产出味道好、多规格的谷类食品。国家应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增加浅显易懂的产品信息和营养知识等内容。另外,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倡导人们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专家们还认为,对肥胖的干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控制人群体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制定防治肥胖症的规划和对策;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措施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鼓励企业生产能量密度低而富含营养的食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规定在住宅设计中应优化楼道环境,以利居民能适当放弃或部分放弃电梯而步行上下楼;普及相关健康知识等。
本报记者 杨六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