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一)
重视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医药学数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史。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医药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明确了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中医药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方针。与这些目标、定位、方针相配套的“四个基地”已经开始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即是其中之一。目前,该校建立了名老中医、名师学术传承的系统工程,进行了环境文化建设、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等,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张江中医药文化节、文化名人讲座等文化项目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一项紧迫任务
主抓“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工作、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建中介绍说,该校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是在充分认识国内外中医药文化热的大背景下开始建设的。首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广泛和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掀起了热潮。全球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使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联系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受到全球瞩目。这几年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求学的国外、海外学生成倍增长,预示着中医药文化弘扬和传播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第二,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促进文化进步和经济繁荣,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和产业的发展。第三,中医药学是我国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领先学科之一,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之一,未来的5~10年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现代化进入重大发展的机遇期,也是中医药文化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持继承传统和运用现代科技研究相结合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地的建设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 http://www.100md.com
张建中书记还结合中医院校师生情况,阐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成长因素中应有中医药文化,名医大家的成长与其中医药文化素养相关,而现在许多中医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这造成了他们成才困难。其次,中医药大学生首先要热爱中医,要有文字功底,传统文化素质应是中医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但目前在招生中很难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筛选。许多大学生入学后对怎样学习中医一无所知,对中医药文化兴趣不浓,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三是学生到临床阶段,跟师也是盲从,不知学什么,怎么学,这与其文化素养有关。所以下大力气建设中医药文化基地,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需要。一个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医疗、产业等都要与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下功夫,将其作为学校的建设目标和系统工程来搞。
基地建设遵照目标原则有计划进行
张建中书记说,我们围绕“十一五”时期确立的学校战略目标,将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兼容、联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基地。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出品牌、出人才、出成果,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养,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精品迭出、中医药文化品牌响亮、对外交流活跃、体制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实力较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同行的前列。
, http://www.100md.com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中,遵循四个原则,即集成化原则(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打造品牌)、统一运作市场化原则(走外向型、产业化道路,投入人才、技术、资金,形成开放格局)、效益化原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项目化原则(项目管理、分工合作、市场运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从实际出发,对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精心策划,总体部署,逐步实施,认真落实,推进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办公室,进行调查研究,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前者主要研究中医药文化理论,探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总结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负责召开各类中医药文化研讨会,编辑出版中医文化书刊,组织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交流,举办中医药文化培训,开展咨询服务,组织信息交流,为会员提供文化服务。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标体系。通过产业运作,实现市场效益优化,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进行文化发展融资,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引进社会资金、民营资本等参与,规划中医药文化项目的市场运作。
, 百拇医药
张建中书记说,通过基地建设学校还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运用中医名师、名家等人才资源,进行文化调研、学术研究、课题申报,形成文化学术成果。二要建立中医药文化宣讲团队,借助网络及“百家讲坛”、“东方讲坛”等媒体公共平台,以专家为主,宣传中医药知识,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三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管理团队,培养既具备中医文化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工作团队,进行中医文化项目的运作和推广,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突破。具体操作上可通过文化项目吸引与聚集人才,实现人才的跨部门、跨地域流动,形成优化组合。根据文化项目运作的需要,配置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造就一批从事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的高素质队伍,以适应文化发展的形势。
建设资金投入上,启动阶段学校行政有一定的经费投入。计划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以吸纳各方面的资金;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取得科研经费的资助;通过市场开发和服务获得回报。, http://www.100md.com(海 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加快中医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一)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医药学数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史。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医药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明确了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中医药大学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高层次、研究教学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方针。与这些目标、定位、方针相配套的“四个基地”已经开始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即是其中之一。目前,该校建立了名老中医、名师学术传承的系统工程,进行了环境文化建设、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各类文化活动等,中医药博物馆、百草园、张江中医药文化节、文化名人讲座等文化项目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果,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 百拇医药
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一项紧迫任务
主抓“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工作、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建中介绍说,该校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是在充分认识国内外中医药文化热的大背景下开始建设的。首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广泛和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掀起了热潮。全球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使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肉联系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受到全球瞩目。这几年到上海中医药大学求学的国外、海外学生成倍增长,预示着中医药文化弘扬和传播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第二,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促进文化进步和经济繁荣,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和产业的发展。第三,中医药学是我国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领先学科之一,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之一,未来的5~10年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现代化进入重大发展的机遇期,也是中医药文化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持继承传统和运用现代科技研究相结合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地的建设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 http://www.100md.com
张建中书记还结合中医院校师生情况,阐述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医药人才的个性化成长因素中应有中医药文化,名医大家的成长与其中医药文化素养相关,而现在许多中医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这造成了他们成才困难。其次,中医药大学生首先要热爱中医,要有文字功底,传统文化素质应是中医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但目前在招生中很难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筛选。许多大学生入学后对怎样学习中医一无所知,对中医药文化兴趣不浓,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三是学生到临床阶段,跟师也是盲从,不知学什么,怎么学,这与其文化素养有关。所以下大力气建设中医药文化基地,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需要。一个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医疗、产业等都要与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下功夫,将其作为学校的建设目标和系统工程来搞。
基地建设遵照目标原则有计划进行
张建中书记说,我们围绕“十一五”时期确立的学校战略目标,将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兼容、联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基地。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出品牌、出人才、出成果,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养,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精品迭出、中医药文化品牌响亮、对外交流活跃、体制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实力较强、中医药文化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同行的前列。
, http://www.100md.com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中,遵循四个原则,即集成化原则(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打造品牌)、统一运作市场化原则(走外向型、产业化道路,投入人才、技术、资金,形成开放格局)、效益化原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项目化原则(项目管理、分工合作、市场运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从实际出发,对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精心策划,总体部署,逐步实施,认真落实,推进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办公室,进行调查研究,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前者主要研究中医药文化理论,探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总结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负责召开各类中医药文化研讨会,编辑出版中医文化书刊,组织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交流,举办中医药文化培训,开展咨询服务,组织信息交流,为会员提供文化服务。中医药文化发展公司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标体系。通过产业运作,实现市场效益优化,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公司进行文化发展融资,建立明晰的产权关系,引进社会资金、民营资本等参与,规划中医药文化项目的市场运作。
, 百拇医药
张建中书记说,通过基地建设学校还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工作者队伍。一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运用中医名师、名家等人才资源,进行文化调研、学术研究、课题申报,形成文化学术成果。二要建立中医药文化宣讲团队,借助网络及“百家讲坛”、“东方讲坛”等媒体公共平台,以专家为主,宣传中医药知识,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三是建立中医药文化管理团队,培养既具备中医文化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工作团队,进行中医文化项目的运作和推广,实现体制和机制上的突破。具体操作上可通过文化项目吸引与聚集人才,实现人才的跨部门、跨地域流动,形成优化组合。根据文化项目运作的需要,配置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造就一批从事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的高素质队伍,以适应文化发展的形势。
建设资金投入上,启动阶段学校行政有一定的经费投入。计划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以吸纳各方面的资金;以科研立项的形式取得科研经费的资助;通过市场开发和服务获得回报。, http://www.100md.com(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