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坚信中医 > ...
编号:11314794
当医生的不能单纯治病——读《华益慰医生的临终感悟》后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50期
     11月27日《健康报》刊发的《华益慰医生的临终感悟》一文,读后令人感慨不已。文章说:华益慰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医德医术俱佳。作为一位从事癌症防治工作的著名医生,他一生为无数患者做过手术,但是当他自己成为胃癌患者,做了全胃切除手术,并接受了腹腔热化疗之后,临终前却留下了无比沉痛的话语:“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病人术后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他在生命最后阶段感悟到:“我们当医生的不能单纯治病,而是要治疗患了病的病人啊!”这是一位著名医生通过对治疗过程中病痛的深深体验,在临终之际表达了对当下西医医疗模式的不满意和改进的愿望!

    就现在西医医疗模式而言,“以局部病变为中心”是其基本的治疗思路,这种模式只针对局部病理进行治疗,而对患者主观感受的关心则远远不够。用什么药,做不做手术,依据的是“病”的需要,而不是“病人”的需要。在这种模式下,不少患者虽然病情得到了缓解或控制,而治疗严重的副作用则给患者带来了新的痛苦,甚至是比疾病本身造成的痛苦还难以忍受。从华老的自身感受足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术后化疗中,由于不堪忍受化疗的不良反应,华老曾多次要求终止治疗。华老的老伴曾说过:“他原来身体的基础很好,第一次手术后体重还维持得不错。如果不做化疗,慢慢恢复饮食,也许能恢复得好一些。是化疗把他彻底搞垮了。”
, http://www.100md.com
    对比之下,传统的中医医疗模式就人性化多了。中医的整体观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治疗思想;治疗以证候为根本依据,表达的是以病人主观感受为核心的治疗思路。这种以病人所苦为着眼点的整体治疗观,不正是华老“不单纯治病,要治疗患了病的病人”所希望的医疗模式吗!

    虽然,中医的整体观是通过外在“象”的变化来宏观把握疾病的变化,即“以象测内”,这种朴素的方法可能对疾病的内在病理判断不那么准确,但是它却自始至终地将病人的主观感受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把患者“神”的变化视为考察疗效的重要指标。“神”反映的是什么,就是病人的精神状态,就是包括病人主观感受在内的外在表现。西医模式欠缺的就是这种对病人主观感受的关注,它将局部病理的治疗视为自己的惟一责任,将病理消失与否视为疾病治愈与否的主要指标,至于病人治疗后的整体状态如何则放在了次要位置。由于西医模式的重大缺陷,临床上不少病人就像华老一样,病理消失了,但作为人的正常生活质量也一同没有了。这样的治疗模式到底给病人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只是“病”的健康,而不是“病人”的健康。
, 百拇医药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表现了一种对医学意义认识上的巨大差异。医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使患病的人成为健康的人,而不仅仅是对疾病客观病理的消除。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可见健康不仅限于疾病的消除,人的主观感受即精神状态,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只重视疾病而轻视病人感受,是对医学意义的肤浅认识,是一种狭隘的医学观。医学首先要解除的也是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尽快消失。通过治疗可以解除疾病痛苦,但是,治疗的作用不都仅仅是消除疾病,许多的治疗方法常常因为较强的不良反应而同时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是更大的痛苦。所以,在看待治疗的意义时仅局限于疾病局部,是远远不够的。站在“患了病的病人”立场去看,治疗的最本质意义就是要解除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痛苦,而不仅仅在于减轻或消除疾病局部的病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患者治疗后带来的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生活状态,其治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医在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叫“胃喜为补”,意思是说胃病患者的治疗或饮食要顺从胃的喜好,这样对胃病的恢复才有意义。理解其深刻含义,“胃喜为补”更体现了中医治疗对“病人”的关照,对病人主观感受的重视。何以体现“胃喜”?当然是要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来具体反映。以此推之,胃之不喜,就是人之不喜,强加于人之不喜,再珍贵的药物、再美味的佳肴,也于人无补。可以想象,作为著名的外科医生,华老的治疗用的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药物,但是这些只是针对疾病局部的,并不是华老作为一个“病人”所能承受的,或者说是其“不喜”的。

    中医特色,就是与西医相比较而言;中医优势,也是与西医相比较而言。这些不同于西医而又胜于西医的观点、方法,就是中医的精华,就是中医的优势所在。发展中医的信心,也是在与西医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建立与加强的。我们承认,作为科学的中医,与现代科学相比,其现代化水平还有待发展提高,但是在对医学本质意义的认识上远比西医深刻,在医学发展方向与医学终极目标的把握上,远比西医准确与科学。当然,我们在大力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遵循“木桶效应原理”,要使中医这只木桶能盛下更多的水,就要认真找到影响自身发展的那块“短板”,要认真研究能够提高这块“短板”的方法,只有使这块“短板”发展成为“长板”,中医这只木桶才会盛下足够多的水,发挥它最大的效益。, http://www.100md.com(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