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分销年代的生存熔炼
加强合作是医药行业应对外资的有效途径。(本报记者 陈国东 摄)
2001年12月,中国叩开了WTO的大门。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政府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医药分销市场的日子。
一度让业界惶恐不已的“全面放开”就那么平淡而至。而在我国医药分销市场完全开放两年后的现在,曾经的“狼来了”已然有了新的诠释。而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外资的试探,仍显稚嫩的中国医药分销业显示了更理性的姿态。
是狼还是鼠?
“狼来了!”一度是业内对于药品分销开放之后外资大举进入的恐慌表现。曾有主流观点认为,是政策壁垒保护了国内相对羸弱的医药商业,因此,中国医药业受加入世贸组织冲击最大的将是这一领域,甚至有悲观的论调认为,一旦市场开放,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只有被收购这一条路可走。
两年之后,事实却并非如此,外资并未像当时所普遍认为的“在开放后蜂拥而入”。而自中国入世以来在药品分销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外资本——永裕,作为杀入中国的首匹“狼”,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业内对于外资进入分销领域探讨的模本。
“永裕的出现对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它现在是一步步稳妥地发展,主要就是做医院分销,代理国外的品种。但它很大程度上仍是分销企业供应商,而不是竞争者的角色,目前还是合作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