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1316062
1例茵栀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9期
     茵栀黄为中药制剂,其药理作用为清肝利胆,降黄、降酶,因其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国内有见应用茵栀黄致皮疹、瘙痒的报道,但罕见因茵栀黄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现将我院遇见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2岁,2006年8月11日以血吸虫肝损并黄疸收住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80次/min,血压160/80 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食欲好,尿色深黄,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有血吸虫病史40余年。门诊生化检验示总胆红素为62.8 mmol/L,直接胆红素为10.8 mmol/L。入院当天10∶40 am护士遵医嘱给患者静脉输入5% GS 250 ml+茵栀黄20 ml,约10 min患者突感口麻、四肢麻,护士立即关紧活塞,阻止液体输入。随即患者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呈濒死状,血压测不到,双肺满布哮鸣音。医生判定为过敏性休克,护士立即更换输液器及药物,输入生理盐水100 ml以维持静脉通道,同时立即静注地塞米松10 mg,肾上腺素1 mg,肌注苯海拉明20 mg。开放两组静脉通道,一组加入多巴胺40 mg,另一组加入地塞米松10 mg,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约1 h后患者血压升至100/60 mmHg,呼吸平稳,双肺哮鸣音减少,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神态恢复平静,6天后好转出院。

     2 讨论

    茵栀黄由茵陈、栀子、黄芩甙、金银花提取而成。因制作工艺等原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临床上发生过应用茵栀黄导致患者皮疹、口麻的病例。因此,应用此药护士应有高度警觉性、预见性。首先,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第二,认真核对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药液外观应无混浊、沉淀、变色。第三,首次用此药,应先慢速静滴,速度为20~30滴/min,观察10~20 min无反应后再调至所需滴速。

    作者单位: 430063 湖北武汉,武昌铁路医院

    (编辑:吴 莹), 百拇医药(王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