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药一类新药的平凡人物——记安徽中医学院王效山教授
王效山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1977年调入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任教师,承担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创建制药工程专业和药剂学硕士点。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药品申评委员会委员等。
“做科研,讲个人的经济效益是没有意义的”
2005年9月,安徽中医学院与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中药一类新药——新藤黄酸原料及粉针剂。该药是由中药藤黄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藤黄新酸制备而成的中药一类新药,药效好、抗瘤谱较广,是目前较优秀的抗肿瘤药,预计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负责新药研制,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前期研究开发经费2600万元。
该项目的主持人就是王效山教授。2600万元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不是一个小数目。“王百万”、“王千万”的戏谑称号也开始伴随着王效山教授。王效山教授的助手黄鹏老师笑着对笔者说:“经费虽多,但他个人可没有那么多的钱啊!”王效山教授上班从家到学校西区没有直达公交车,他每天都是走两站路到学校坐校车上班。中午也是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
, http://www.100md.com
药学院副教授何黎琴2001年进入王效山教授负责的药物化学制药工程教研室。她说过这样一番话:“新藤黄酸项目的研究需要很多精密的仪器,实验室的前期条件很差,也需要很多的钱,每次购买仪器,王教授都要我们货比三家。”在王教授看来,他要用这2600万元交换自己和课题组其他十几名成员为项目研究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中间,应该是一个用“<”来连接的“不等价交换”。
王效山教授开玩笑地说,这项研究预计完成的时间是2010年,对于他自己而言,从1996年至今11年的工作时间换来的金钱,和一个看大门11年的工资差不多。“所以,做科研,讲个人的经济效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要身体行,就要一直工作下去”
相反,正是由于这个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他累倒了。2006年7月,突降的台风与持续的高温交替着考验人们的体质。7月22日,星期六,学校已经放假10天了,校车停开了,王效山教授改坐公交车,依然坚持每天早上8点前到实验室。王效山教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他的学生也把这个日子刻在了脑子里。黄鹏老师回忆说,那天,王老师一到实验室就说有些难受,中午就吃了一小碗面条,下午又按照约定参加高新区的一个会议,晚上回家就开始呕吐,当晚他就住院了,高烧41℃,一住就是一个月。
, 百拇医药
在近30年的工作中,王效山教授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化学药物的结构修饰改造作为自己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完成了叶绿素锌的研制、“唐人康”的研制、氯苯那敏合成工艺的改进、双氯灭痛合成工艺的改进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甲硝唑合成新工艺的研究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王教授主编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业废弃物处理》,参编了《中华医药研究与实践》等著作,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学生们让我得到了很大满足”
生病期间,王效山教授的学生白天轮流帮忙看护,以至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经常分不清谁是王教授的儿子。学生们的关心让王教授深感欣慰:“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学生们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作为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的授课老师,王效山教授注重运用现代计算机动漫技术进行教学演示,生动活泼,更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他不仅把讲台作为传授知识的场地,也作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阵地;作为学生导师,他给所带班的学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使他们渐渐懂得怎样融入社会,怎样实现自我,最终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岗位。在学校评估期间,作为教学督导的他,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和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 百拇医药
在学生眼中,王教授总是乐呵呵的,很少发火,生气的时候表情才严肃,尤其是对学生科研工作上的粗心,他也不会很直白地训斥人。在实验研究中,他常常耐心地教育大家在搞科研时应该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这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使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科研水平。用何黎琴老师的话说:“只要王老师在,我们教研室的笑声就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金传山也说,王老师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心态很年轻,只要是学生或年轻教师所需的,他都会尽力帮忙。他曾将获得的2000元联邦奖教金捐赠给学校贫困生,也曾在经济上帮助临时有难的教研室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效山教授用自己的品行感染着他的学生,也赢得了一片芬芳。在11月初进行的安徽中医学院“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评比中,王效山教授与其他4位老师被评为“三育人”标兵。, 百拇医药(叶兰兰 吴达武)
“做科研,讲个人的经济效益是没有意义的”
2005年9月,安徽中医学院与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中药一类新药——新藤黄酸原料及粉针剂。该药是由中药藤黄提取出的有效成分——藤黄新酸制备而成的中药一类新药,药效好、抗瘤谱较广,是目前较优秀的抗肿瘤药,预计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负责新药研制,安徽金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前期研究开发经费2600万元。
该项目的主持人就是王效山教授。2600万元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经费,不是一个小数目。“王百万”、“王千万”的戏谑称号也开始伴随着王效山教授。王效山教授的助手黄鹏老师笑着对笔者说:“经费虽多,但他个人可没有那么多的钱啊!”王效山教授上班从家到学校西区没有直达公交车,他每天都是走两站路到学校坐校车上班。中午也是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
, http://www.100md.com
药学院副教授何黎琴2001年进入王效山教授负责的药物化学制药工程教研室。她说过这样一番话:“新藤黄酸项目的研究需要很多精密的仪器,实验室的前期条件很差,也需要很多的钱,每次购买仪器,王教授都要我们货比三家。”在王教授看来,他要用这2600万元交换自己和课题组其他十几名成员为项目研究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中间,应该是一个用“<”来连接的“不等价交换”。
王效山教授开玩笑地说,这项研究预计完成的时间是2010年,对于他自己而言,从1996年至今11年的工作时间换来的金钱,和一个看大门11年的工资差不多。“所以,做科研,讲个人的经济效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只要身体行,就要一直工作下去”
相反,正是由于这个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他累倒了。2006年7月,突降的台风与持续的高温交替着考验人们的体质。7月22日,星期六,学校已经放假10天了,校车停开了,王效山教授改坐公交车,依然坚持每天早上8点前到实验室。王效山教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他的学生也把这个日子刻在了脑子里。黄鹏老师回忆说,那天,王老师一到实验室就说有些难受,中午就吃了一小碗面条,下午又按照约定参加高新区的一个会议,晚上回家就开始呕吐,当晚他就住院了,高烧41℃,一住就是一个月。
, 百拇医药
在近30年的工作中,王效山教授将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化学药物的结构修饰改造作为自己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完成了叶绿素锌的研制、“唐人康”的研制、氯苯那敏合成工艺的改进、双氯灭痛合成工艺的改进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甲硝唑合成新工艺的研究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王教授主编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业废弃物处理》,参编了《中华医药研究与实践》等著作,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学生们让我得到了很大满足”
生病期间,王效山教授的学生白天轮流帮忙看护,以至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经常分不清谁是王教授的儿子。学生们的关心让王教授深感欣慰:“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学生们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作为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的授课老师,王效山教授注重运用现代计算机动漫技术进行教学演示,生动活泼,更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他不仅把讲台作为传授知识的场地,也作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阵地;作为学生导师,他给所带班的学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使他们渐渐懂得怎样融入社会,怎样实现自我,最终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岗位。在学校评估期间,作为教学督导的他,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和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 百拇医药
在学生眼中,王教授总是乐呵呵的,很少发火,生气的时候表情才严肃,尤其是对学生科研工作上的粗心,他也不会很直白地训斥人。在实验研究中,他常常耐心地教育大家在搞科研时应该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这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使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科研水平。用何黎琴老师的话说:“只要王老师在,我们教研室的笑声就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金传山也说,王老师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心态很年轻,只要是学生或年轻教师所需的,他都会尽力帮忙。他曾将获得的2000元联邦奖教金捐赠给学校贫困生,也曾在经济上帮助临时有难的教研室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效山教授用自己的品行感染着他的学生,也赢得了一片芬芳。在11月初进行的安徽中医学院“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评比中,王效山教授与其他4位老师被评为“三育人”标兵。, 百拇医药(叶兰兰 吴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