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热点话题 >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 第三部分: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编号:11319071
急、慢性胃炎的病因有所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3日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健康检查注意这些症状

    □ 是否觉得恶心?

    □ 是否觉得上腹部疼痛?

    □ 是否觉得上腹部不舒服?

    □ 是否没有食欲?

    □ 有没有想吐的感觉?

    □ 是否经常打嗝?

    □ 是否有呕血的经历?

    □ 粪便是否变黑或带血丝?

    □ 是否有胃胀不消化的感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那么你很可能是患了胃病。胃存在于人体腹腔的左上部,胃痛是胃病的典型表现,多种胃病都可以引起胃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胃炎。
, 百拇医药
    胃炎,即胃壁黏膜发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而且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还为数不少。

    急性胃炎是指胃壁黏膜发生急性炎症,通常只要病因消除,在几天内就会好转。慢性胃炎则是因胃黏膜反复发炎,导致分泌胃液的胃腺组织被破坏、减少、消失的疾病,治愈较难。

    在胃炎的治疗上,除了应用药物以外,杜绝暴饮暴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身心压力,以及确保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医生常说的"胃病重在调养"。

    有些人认为胃胀、胃痛只是小事情,却不知这些症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的隐患。如果不彻底治愈胃炎,有时会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胃癌。所以,千万别拿胃炎不当病!

    胃壁黏膜是指什么?

    胃壁自外而内可分为浆膜、肌膜层、黏膜。浆膜为一层坚固的膜,覆盖于胃的外部并给予保护。黏膜则占有胃壁厚度的一半,表面相当于胃的内壁,布满细小皱褶。这些皱褶部分叫做胃腺,分泌胃液的分泌腺也位于黏膜。胃为了消化而不断重复进行收缩和舒张,掌管此运动的是肌膜层。肌膜层由纵层、环层、斜层这三层不随意肌构成,以适应胃的复杂活动。
, 百拇医药
    急、慢性胃炎的病因有所不同

    胃炎的种类急性胃炎 急性外因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内因性胃炎 急性感染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 过敏性胃炎慢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神经性胃炎

    急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饮暴食

    急性外因性胃炎

    急性外因性胃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两类,而前者根据原因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成数种状况。

    急性单纯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摄取了大量过热或过冷的食物、饮料等,比如在吃过大鱼大肉后,又吃了很多刨冰、冰激凌等冷食。
, 百拇医药
    食用过多的辣椒、咖喱等刺激物,或饮用过多酒精类、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会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

    药物的副作用有时也会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退烧用的阿司匹林、强心药毛地黄、部分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都很容易引起胃炎。

    除此之外,精神上、生理上的压力、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放射线的照射等,有时也会引起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则主要是由误吞农药或毒物等强酸或强碱剂所引起的。

    急性内因性胃炎

    急性内因性胃炎可分为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以及过敏性胃炎三种。

    由细菌或病毒所致疾病引起的急性胃炎,叫做急性感染性胃炎。这类胃炎以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为多。病毒性肝炎、伤寒、肺炎等疾病,也常并发这类胃炎,病原体除侵犯胃部外,也常侵入肠黏膜。
, 百拇医药
    急性化脓性胃炎则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入侵胃黏膜下层所致。通常是因胃的周边脏器等产生的细菌,侵入胃黏膜下层而引起化脓。

    此外,因食用鱼贝类等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叫做过敏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红肿、呈现糜烂状态,如果状况恶化,有时会演变成溃疡。

    儿童胃炎

    儿童胃炎中最常见的是急性感染性胃炎,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较为常见。另外,在患流行性感冒的时候,除了会出现发烧、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特有的症状之外,也常会引起恶心、胃部不舒服、胃痛、食欲不振、呕吐等胃炎的症状,以及腹泻等肠道症状。此外,因为食用过多生冷食物而引起的急性胃炎,也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所以,切莫让孩子一口气吃太多的冰激凌。

    慢性胃炎与多种因素有关
, 百拇医药
    慢性胃炎的病因

    长期有胃部不舒服、烧心等症状,而又排除了胃溃疡、胃癌等器质性疾病,则可能是慢性胃炎的表现。造成慢性胃炎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

    1.急性胃炎的遗患。患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摄入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食物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吃东西时不充分咀嚼,导致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刺激胃黏膜所致。

    3.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出现十二指肠液反流,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4.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的改变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影响已受到普遍重视,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 http://www.100md.com
    5.感染因素。现代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

    慢性胃炎的分类

    根据胃镜检查胃黏膜的结果,可将慢性胃炎分成三种。

    1.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附着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有局部性的糜烂和出血点。

    2.萎缩性胃炎: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胃腺萎缩、受到破坏。萎缩的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烂灶。

    3.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伴发于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也可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隆起,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

    另外,因长期的精神压力等因素导致的胃部不舒适、烧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持续存在,有时称之为神经性胃炎。
, 百拇医药
    引发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长约3微米的细菌。1983年,澳洲研究人员马歇尔成功地将幽门螺旋杆菌从人的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由于这种细菌最早是在胃的幽门部被发现的,而且形状为螺旋状,因而得名为幽门螺旋杆菌。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会产生氨。有各种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其伤害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原因。有报告指出,将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后,不断复发、难以治疗的胃溃疡等疾病,将可以治愈。目前医学界正积极研究此菌和胃部疾病的关系。不过,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会患有胃炎或胃溃疡等疾病。研究认为,患相关疾病的人最多只占10%。因此,研究人员推测,除了幽门螺旋杆菌之外,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或黏液分泌等方面的障碍,也可能和各种胃病的发生有极大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是经口感染的,不过,由于目前尚不清楚是通过何种方式感染,因此还无从预防。(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