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19103
“中国式”新药研发思路:突破口在中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3日 健康报
     在北京,有一个叫“同写意”的网上论坛,成员多是从事药品研发的人员,他们经常在网上交流研发心得,探讨药品研发。据发起者程增江博士介绍,论坛开始于2004年,为有志于新药研发的朋友们搭一个平台。日前,“同写意”举行了第11次聚会,讨论的主题是--

     突破口在中药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马百平博士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创新化学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费用越来越高。中国的优势在于中药,中药有几千年的临床经验,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逐渐被世界认可,同时中药还可以提供一个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库用于新药的研究开发。基于中药的研究,我们可以在有效部位、活性成分、复方等多个层面开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成功率。马百平选择了皂苷的研究。作为一名从事中药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他的梦想一方面是能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另一方面是让中药以治疗药物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
, http://www.100md.com
    马百平说,中药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关键还是专利,其次是要达到西药理念下的安全、有效、可控。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就希望从传统药物中开发出新的成分,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的开发流程是先确定一个相关的靶点,针对靶点建立体外的筛选模型,从模型中找出新的化合物。当初很多跨国公司将中药的提取物作为化合物的来源,首先在分子和细胞层面上作筛选,但是提取物中可能有上百种化合物,非常难找。日本的做法更值得借鉴,在初筛阶段他们先作整体部位的评价,再过渡到与疾病相关靶点的具体模型筛选,两种筛选方式有机结合。要想做好中药的创新研究,就必须先做好中药的基础研究,比如靶点的研究、有效成分的研究、构效关系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完全采用化学药的研究策略也许并不完全适合中药,但是完全基于整体作物的研究也有很多问题,很难开发出真正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种,两种方式要有机结合。在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要考虑到固有的技术基础、研究所或企业的发展方向。

    有位教授只研究复方丹参片,将它的有效成分研究得非常清楚,并在世界顶尖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也许有些中药研究者会认为这是将中药的原理曲解了,但是我们只有将这些研究做出来,世界才会认可中药是安全的、有效的,中药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还需要思维的转变。国内中药生产还局限在过程可控上,在GMP条件下规范生产,最终产品最多控制几个特定指标,但是在西方,企业要掌握产品中绝大部分成分。
, http://www.100md.com
    现有体制下搞研发

    “国内的新药开发更多的是程序化的工作,没有更多研究层面的东西。国外那么高效、成熟的体制,新药的研发还需要那么长时间,说明了它的难度。”马百平博士认为,创新药物的最大难度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在一种药材中提取了1%~2%的有效成分。第二年的时候他们到同一家农户收药,结果一点有效成分都找不到。为此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到各地、在各个季节采集药材,进行分析,后来发现产地和季节有影响,但不是很大。而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打破了他们当初的研究计划,并不像仿制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经过长期的研发实践,马百平总结出了经验:如果要进行持续高效的创新药物研究,对研发体系就要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创新和开发是两种思维,创新要在某个领域深入进去,求新、求异,而开发是在一个设定好的目标和条件下,规范严谨地操作和评价。

    王印祥博士从美国攻读博士后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新药研发。他认为国内的一些政策阻碍了新药的研发,比如专利授权复杂缓慢,审评过程过慢,对创新药的评审灵活度差等。他介绍说,在FDA申报一个药,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否定的答复,就认为是肯定,药就可以上临床。从2006年1月起,美国又开始尝试创新型临床试验,他们认为即使动物实验再完整,也只能证明可能对人体无毒性。因此他们经过简单的药物实验后就上人体,但一定是小剂量的。发现无毒后,再作细致的动物实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 http://www.100md.com
    研发和生产难以衔接的问题也困扰着王印祥,最后他只好在浙江自己收购了一家生产企业。除此之外,在研究所中,科研人员必须考虑到写论文、晋升,无暇搞研究。我国的《企业法》相关规定使得科研人员不能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且没有形成风险投资市场,小的研发公司也要一竿子到底,包括后期的研发和市场营销。国外大的制药公司研发能力很弱,原研药基本上都是买小公司的,这也会是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

    探索产研结合研发新路

    虽然都是在实验室搞研究的科研人员,“同写意”论坛的成员也同样不能回避资金问题对研究的影响。如何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卖出去,如何能吸引企业资助自己的研发,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们。

    王印祥博士表示,研发和产业的对接缺乏政策支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300个药物研发公司,他们只有正在研发中的产品,自然都没有利润,通过上市可以将最早期的回报拿回来,这样研发和产业就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对接。他认为中国也应该有创业板股票市场。
, 百拇医药
    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龙谈起他们买项目的经历,感触颇深:“现在药品重复的太多,想要的药买不到,买得到又买不起,能买得起的又等不起。作为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需要立竿见影的效益,而新药研发的周期又很长。”他建议研究机构能逐步给企业甜头,比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一个一类新药,能不能出来一点成果,够一个四类新药的时候就给企业,或者能提升现有工艺。这样,企业尝到甜头了,就会愿意出钱资助研发。

    马百平博士非常支持这样的提议,他表示:“只有新药研发融入产业后,很多研究工作才更有意义。”科研人员已经逐渐意识到既要做“阳春白雪”的东西,更有责任解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问题,为企业发展作技术支撑。他认为面向市场和产业的研发,需要研究、开发和市场形成一个环,才能持续做下去。这里的市场并不是药品的市场,而是我们的研究项目有没有企业要,能不能列入国家支持项目。市场的研究不是我们的特长,希望能建立一个团队,使药品研究和市场分析在一个科学的团队体系下运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