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阳病求正
一、少阳病提纲确当,妄加内容则谬,二、少阳病为里热,而非半表半里,三、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互不等同
《伤寒论》之少阳病,全篇包括传经、欲已、欲解等在内,仅有10条原文,自古至今,在少阳病的概念上,将“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等同看待。一见少阳病,即用小柴胡汤治之,一见小柴胡汤证,即曰少阳病。对其病位的认识上指认系半表半里,其“表”有指太阳者,有指三阳者;其“里”有指阳明者,有指太阴者,有指三阴者;其半表半里病位,有言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有言在三阳三阴即阳明太阴之间者,近时有人又提出半表半里从属于八纲(本报2006年6月26日《二个六经莫混淆》和8月24日《“半表半里”衍生于八纲》二文);对于其提纲证,有持否定态度者,有主张加入小柴胡汤证的四个主证者,更有据“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而主张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提纲者等等。一、少阳病提纲确当,妄加内容则谬
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观其提纲,既不同于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属主要脉症表现,又不同于阳明病之“胃家实”属病理特征,而是三个自觉症状,其意义何在?作为一经病之提纲,首先要能确切反映出本经病的特点,其次,要有一定的排它性,其三,对临床诊断上要有预见性。对照此三点,再审视三症:其一,少阳属胆和三焦,其中胆为中清之腑,内寄相火,附于肝,具有疏泄功能,三焦为人体水火之通道,且少阳主枢,病在少阳,胆汁疏泄不利,少阳枢机失常,三焦郁而为热,胆热上腾则口苦,《内经》曰:“病有口苦者,名曰胆瘅”者是也。少阳之脉夹咽,热伤津液则咽干。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且胆与肝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胆热上扰则目眩。此三个症状结合在一起,颇能反映邪入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胆火内郁,上犯清窍,灼伤津液之少阳病病机特点。其二,此三个症状属热证、实证的表现,符合三阳特点,三阴证不备。太阳病一般多口和舌润。有人提出,口苦咽干非少阳所独有,理由是189条有“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之语,以此说明阳明病也是口苦咽干,实则本条虽言“阳明中风”,却为三阳合病,其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是太阳表证未解,腹满微喘属阳明里证,口苦咽干为少阳病变,即使阳明病中间有口苦咽干,一则多不与目眩相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