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小社区
厦门市思明区厦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厦港中心)是思明区管辖区域最小、人口最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个社区只有1.6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住得最远的居民步行15分钟也能到达厦港中心。社区方圆3公里内有三级和二级医院数家,既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不过厦港中心并没有因此流失病人,相反还吸引了不少社区外居民来看病。
“质优价廉” 赢得外来客
厦港中心挂牌之前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卫生院,但在本区居民中的影响力非常小, 1996年的日门诊量仅有个位数,月收入5000元。而现在,中心日门诊量达到了300~400人,也就是说,全社区居民平均一年要来就诊2.5次。“其实,10%的就诊病人来自于其他社区。” 在厦港中心工作了10年的吴前辉主任是中心这几年“快跑上路”的见证者。这10%的外区病人,有些是从厦港社区搬走的老街坊,有些则是老街坊介绍来的病人,他们就冲着两点而来:第一,服务好,第二,“质优价廉”。
, 百拇医药 从门可罗雀到人流不息,厦港中心都下了哪些功夫呢?首先还是打“人情”牌,中心下面不再设立卫生站,7名医师轮流下社区,到居民家中为其提供服务,更新病历。小小的社区常常可以听到社区医师的自行车铃声。 “我们做社区医生的和大医院的医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对患者的情况非常熟悉,除了他个人的健康状况外,对其整个家庭的健康也有全面的了解。”社区里的全科医生觉得自己很容易获得居民的信任,因为居民有一点小毛病,只要告诉医生,都能获得保健或治疗建议。逐渐地,居民和社区医师熟悉起来,他们身体有点不舒服也就开始往中心跑了。
有了人气,没有实力还是不能把门诊量保持住。在厦港中心,平均处方价格是全厦门市区最低的——仅37.57元。在30人的医疗队伍中,有7名福建省中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2名副高职称医师,从而保证了较为过硬的医疗技术。社区里的慢性病患者比较多,因此,“物美价廉”的药品是厦港中心的首选。久而久之,居民发现一样的毛病在社区中心看,效果一点不比大医院差,医师也都是“熟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社区中心的病人就渐渐多起来了。
, 百拇医药
因地制宜 特色凸显
厦港社区早年是一个渔民公社,很多老居民年轻时出海谋生,落下了风湿病。厦门天气潮湿,老年患者发病更加频繁和严重,大大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治疗风湿非常有效,厦港中心因此特地返聘了一位退休老中医开展骨伤科业务,还安排3名中医学院的本科生轮流外出培训,掌握不同的疗法以拓宽治疗范围。目前,中心骨伤科每天治疗40位左右的病人,除了比较常规的牵引、推拿以外,针灸、针刀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业务也在厦港中心开展起来。
社区18%~2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决定了厦港社区是一个老年社区,慢病发生率也就比较高了,现在已备案的高血压患者就有2000多人。厦港中心是国家糖尿病管理探索项目的5个试点中心之一,长期监测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就超过300人。7位下社区的医生定期上门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治疗方案。厦港中心也非常明确自身的定位,即慢病管理和小病治疗,因此,中心与周边的大医院建立起绿色通道,中心的病人转院可以免挂号,优先就诊。如果入住厦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话,住院手续在社区就可以办理完成,大大方便了社区患者。
, http://www.100md.com
人才战略 平等第一
人才难吸引,难留、难用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突出问题之一,但在厦港中心却不是一件难事。吴前辉对此很自豪,他的队伍平均学历比较高,医技也过硬,“说难也不难,编内编外人员一视同仁,平等第一就万事大吉了。”
厦港中心总共30个人中只有10人为编内人员,但对所有人的考核标准不以编制为准,基本上没有差别。编内人员对此有没有异议呢?“编制名额是有限的,要是因此歧视其他人,人才根本不可能留下来,就靠我们10个人,怎么能把工作完成呢?完不成,居民都不来了,我们这10个人也就该下岗了。人才多业务就多,对大家都有好处。”一位老医师实话实说。
(“厦门社区医疗特色系列报道”本期结束,今后本报还将报道更多的地区性社区医疗特色,敬请关注。), 百拇医药(张莉)
“质优价廉” 赢得外来客
厦港中心挂牌之前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卫生院,但在本区居民中的影响力非常小, 1996年的日门诊量仅有个位数,月收入5000元。而现在,中心日门诊量达到了300~400人,也就是说,全社区居民平均一年要来就诊2.5次。“其实,10%的就诊病人来自于其他社区。” 在厦港中心工作了10年的吴前辉主任是中心这几年“快跑上路”的见证者。这10%的外区病人,有些是从厦港社区搬走的老街坊,有些则是老街坊介绍来的病人,他们就冲着两点而来:第一,服务好,第二,“质优价廉”。
, 百拇医药 从门可罗雀到人流不息,厦港中心都下了哪些功夫呢?首先还是打“人情”牌,中心下面不再设立卫生站,7名医师轮流下社区,到居民家中为其提供服务,更新病历。小小的社区常常可以听到社区医师的自行车铃声。 “我们做社区医生的和大医院的医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对患者的情况非常熟悉,除了他个人的健康状况外,对其整个家庭的健康也有全面的了解。”社区里的全科医生觉得自己很容易获得居民的信任,因为居民有一点小毛病,只要告诉医生,都能获得保健或治疗建议。逐渐地,居民和社区医师熟悉起来,他们身体有点不舒服也就开始往中心跑了。
有了人气,没有实力还是不能把门诊量保持住。在厦港中心,平均处方价格是全厦门市区最低的——仅37.57元。在30人的医疗队伍中,有7名福建省中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2名副高职称医师,从而保证了较为过硬的医疗技术。社区里的慢性病患者比较多,因此,“物美价廉”的药品是厦港中心的首选。久而久之,居民发现一样的毛病在社区中心看,效果一点不比大医院差,医师也都是“熟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社区中心的病人就渐渐多起来了。
, 百拇医药
因地制宜 特色凸显
厦港社区早年是一个渔民公社,很多老居民年轻时出海谋生,落下了风湿病。厦门天气潮湿,老年患者发病更加频繁和严重,大大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治疗风湿非常有效,厦港中心因此特地返聘了一位退休老中医开展骨伤科业务,还安排3名中医学院的本科生轮流外出培训,掌握不同的疗法以拓宽治疗范围。目前,中心骨伤科每天治疗40位左右的病人,除了比较常规的牵引、推拿以外,针灸、针刀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业务也在厦港中心开展起来。
社区18%~2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决定了厦港社区是一个老年社区,慢病发生率也就比较高了,现在已备案的高血压患者就有2000多人。厦港中心是国家糖尿病管理探索项目的5个试点中心之一,长期监测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就超过300人。7位下社区的医生定期上门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治疗方案。厦港中心也非常明确自身的定位,即慢病管理和小病治疗,因此,中心与周边的大医院建立起绿色通道,中心的病人转院可以免挂号,优先就诊。如果入住厦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话,住院手续在社区就可以办理完成,大大方便了社区患者。
, http://www.100md.com
人才战略 平等第一
人才难吸引,难留、难用是社区医疗机构的突出问题之一,但在厦港中心却不是一件难事。吴前辉对此很自豪,他的队伍平均学历比较高,医技也过硬,“说难也不难,编内编外人员一视同仁,平等第一就万事大吉了。”
厦港中心总共30个人中只有10人为编内人员,但对所有人的考核标准不以编制为准,基本上没有差别。编内人员对此有没有异议呢?“编制名额是有限的,要是因此歧视其他人,人才根本不可能留下来,就靠我们10个人,怎么能把工作完成呢?完不成,居民都不来了,我们这10个人也就该下岗了。人才多业务就多,对大家都有好处。”一位老医师实话实说。
(“厦门社区医疗特色系列报道”本期结束,今后本报还将报道更多的地区性社区医疗特色,敬请关注。), 百拇医药(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