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觉到手机在响也是病
总是把手机拽在手里,生怕漏掉重要的电话和短信;常常感觉到手机在响或振动,但反复检查其实并没电话打入;看一个频道的电视新闻同时,要用“画中画”监控着另一个频道,生怕遗漏重要信息,直到自己筋疲力尽……
最近,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获悉,这些“强迫行为”正困扰着许多都市白领,因上述症状就诊的“病人”占心理科门诊的12%。心理医生认为,强迫人格、强迫行为其实是成功者的特质,他们做事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因此强迫症状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人的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过度则构成“强迫症”。
“手机幻听”害惨业务员
从事保险营销六年的贺小姐对自己的手机有强烈的恐慌:手机摆在床头,睡梦中总是隐约“听”到铃响,醒来反复查看;把手机放在皮包里,经常觉得有振动,其实并没有电话打入。“有时想过不如把手机关掉算了,但万一错过一个信息,就会得不偿失。”贺小姐无奈地表示,手机带给她的精神压力根本无从摆脱。
, http://www.100md.com
贺小姐最初以经常失眠、胃口差、颈肩肌肉疼痛向中医求诊,最后却被转介到心理科。心理医生认为,她的躯体症状查找不到器质性病变,其实是源自心理紧张,许多由于工作原因与手机形影不离的白领都有“手机幻听症”、“信息焦虑症”这类强迫性格和行为。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病区副主任谢永标指出,“手机幻听”一般不影响健康,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后者在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的“10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中排行第九,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往往能发现患者大脑皮层的“眶额叶皮质”等区域代谢活动增加,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明星也有“完美强迫症”
中山三院心理科陈永平教授介绍,因为强迫人格、强迫行为而看心理科门诊的,大多是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有心理科门诊的统计显示,这类求诊者占心理科门诊总量的12%,在广州、长沙等竞争压力大的城市尤其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 http://www.100md.com
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不久前自爆患有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至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会停止。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000万人罹患这种“完美强迫症”,其中有不少像贝克汉姆一样的成功人士。
谢永标副主任指出,有强迫人格和行为的人,过于专注于细节、规则、计划,属于抑制性完美主义者;过于认真负责和关注工作成果;有时甚至出现僵化和固执,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些人格特质,恰恰是成功者的素质之一。
“时尚病”是社会进步代价?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先生因为“信息强迫症”求诊。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上厕所,解手完毕再冲出来输入密码,然后返回洗手间刷牙、洗脸。吃早餐时,刘先生左手是面包,右手握着鼠标,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断翻看信息。看电视时,如果同一时段有几个频道都在播放新闻,刘先生就会用“画中画”监控着,不断转换频道,累得筋疲力尽……心理医生指出,刘先生正是从事新闻的“完美主义者”,他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
, 百拇医药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认为,身心是互相影响的,当人的心理正被“完美”所迫时,身体便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身体自身的保护,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持续疲劳、疼痛不适增多、局部或浑身绷紧感、记忆差、容易分心、胃口差、睡眠差以及性欲减退等。
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方便,也给职场人士带来新的困扰,他们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甚至身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专家指出,新闻记者、广告员、业务员等长期在信息的“风口浪尖”上过活的人,尤其容易罹患“信息焦虑症”、“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这些“时尚病”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
强迫症状≠强迫症
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后者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多起病于青年、中年,在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2%,75%的病例起病于30岁前。带有强迫症状的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强迫症状出现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 http://www.100md.com(廖怀凌、徐平鸽、张议元)
最近,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获悉,这些“强迫行为”正困扰着许多都市白领,因上述症状就诊的“病人”占心理科门诊的12%。心理医生认为,强迫人格、强迫行为其实是成功者的特质,他们做事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因此强迫症状往往被认为是“聪明人的病”,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过度则构成“强迫症”。
“手机幻听”害惨业务员
从事保险营销六年的贺小姐对自己的手机有强烈的恐慌:手机摆在床头,睡梦中总是隐约“听”到铃响,醒来反复查看;把手机放在皮包里,经常觉得有振动,其实并没有电话打入。“有时想过不如把手机关掉算了,但万一错过一个信息,就会得不偿失。”贺小姐无奈地表示,手机带给她的精神压力根本无从摆脱。
, http://www.100md.com
贺小姐最初以经常失眠、胃口差、颈肩肌肉疼痛向中医求诊,最后却被转介到心理科。心理医生认为,她的躯体症状查找不到器质性病变,其实是源自心理紧张,许多由于工作原因与手机形影不离的白领都有“手机幻听症”、“信息焦虑症”这类强迫性格和行为。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病区副主任谢永标指出,“手机幻听”一般不影响健康,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后者在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的“10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中排行第九,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往往能发现患者大脑皮层的“眶额叶皮质”等区域代谢活动增加,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明星也有“完美强迫症”
中山三院心理科陈永平教授介绍,因为强迫人格、强迫行为而看心理科门诊的,大多是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有心理科门诊的统计显示,这类求诊者占心理科门诊总量的12%,在广州、长沙等竞争压力大的城市尤其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 http://www.100md.com
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不久前自爆患有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至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会停止。根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000万人罹患这种“完美强迫症”,其中有不少像贝克汉姆一样的成功人士。
谢永标副主任指出,有强迫人格和行为的人,过于专注于细节、规则、计划,属于抑制性完美主义者;过于认真负责和关注工作成果;有时甚至出现僵化和固执,期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这些人格特质,恰恰是成功者的素质之一。
“时尚病”是社会进步代价?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先生因为“信息强迫症”求诊。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上厕所,解手完毕再冲出来输入密码,然后返回洗手间刷牙、洗脸。吃早餐时,刘先生左手是面包,右手握着鼠标,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断翻看信息。看电视时,如果同一时段有几个频道都在播放新闻,刘先生就会用“画中画”监控着,不断转换频道,累得筋疲力尽……心理医生指出,刘先生正是从事新闻的“完美主义者”,他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
, 百拇医药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认为,身心是互相影响的,当人的心理正被“完美”所迫时,身体便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这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身体自身的保护,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持续疲劳、疼痛不适增多、局部或浑身绷紧感、记忆差、容易分心、胃口差、睡眠差以及性欲减退等。
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方便,也给职场人士带来新的困扰,他们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甚至身体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专家指出,新闻记者、广告员、业务员等长期在信息的“风口浪尖”上过活的人,尤其容易罹患“信息焦虑症”、“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这些“时尚病”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
强迫症状≠强迫症
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后者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多起病于青年、中年,在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2%,75%的病例起病于30岁前。带有强迫症状的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强迫症状出现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 http://www.100md.com(廖怀凌、徐平鸽、张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