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心血管系统 > 血液黏稠
编号:11350276
血液黏稠度还要不要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1日 《当代健康报》 2006.12.21
     本报11月9日3版刊发《血液黏稠度应经常复查》一文(作者 张峰),山东枣庄读者复印另一篇文章《血液黏稠度没必要查》对此质疑,那么,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内容该如何去认识呢?血液黏稠度检查对人体健康有没有意义呢?本报联系了相关专家及原文作者,答复如下:

    执业药师常怡勇:任何一种科学结论的获得都会有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或“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过程,这些都不足为奇,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世界的普遍规律。关键是当认识前进之后,作为科学工作者要及时把正确的认识传递给普通大众,让大众及时从错误认识中走出,让正确的科学认识及时造福于人,这也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血液黏稠度检查目前在很多基层医院仍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但近年随着对血液黏稠度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这一项目检测的意义又有了新的认识。目前看来,血液黏稠度检查临床参考意义不大。著名心血管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主任柯元南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都认为,血液黏稠度是个“垃圾指标”。

    笔者赞同以上两位专家的看法。过去人们只所以把血液黏稠度这项指标看得很重,是因为那时认为血液黏稠度高就代表着血脂高、血小板聚集性高,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和脑血栓。新的研究证明,影响人体血液黏稠度增高的因素很多,除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大分子蛋白质、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脂蛋白等)有关外,还有饮食、气候、运动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当天的饮水情况有关。这就是说,这个指标很不稳定,血脂高、血小板聚集性高时测得的血液黏稠度有可能高,但也有可能因为患者饮水量多而不高。也就是说,测得的血液黏稠度的高低,不能代表血脂的高低和血小板聚集性的高低。更重的原因是血液黏稠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研究证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否与血管壁的光滑度以及血液的凝聚度等有关(如血小板的凝聚性),但这些因素也与血液黏稠度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只所以对血液黏稠度高害怕得要命就是把血液黏稠度与血液的凝聚度等同起来了。

    新的观点认为,中老年人要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应更多地关注血压、血脂、血糖以及血小板的凝聚度,如果这些指标过高,就需要从饮食控制以及分别服用降压药物、降脂药物、降糖药物以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这样才有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原作者张峰:原稿件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中国公众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不当之处请指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