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49期
编号:11324627
评价华法林治疗出血危险新模型 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以往模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49期
评价华法林治疗出血危险新模型 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以往模型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Shireman博士等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8种变量(年龄、性别、近期出血事件、非近期出血事件、酒精或药物滥用、糖尿病、贫血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计算得出的危险评分对于评价老年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出血危险具有临床指导意义。[Chest 2006, 130(5): 1390]

    该研究纳入了26345例年龄大于65岁(43%的患者年龄大于80岁)、正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研究者通过绘制图表的方法对这些患者的主要出血危险因素进行了评估,8项变量被纳入最终模型,其计算公式为(括号内为条件):出血危险评分= 0.49(≥70岁)+ 0.32(女性)+ 0.58(非近期出血事件)+ 0.62(近期出血事件)+ 0.71(酒精或药物滥用)+ 0.27(糖尿病)+ 0.86(贫血)+ 0.3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评分≤1.07为低危,1.07~2.19为中危,≥2.19为高危。研究者对低危、中危、高危三个危险组进行观察,并与临床常用的2种模型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新模型评价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的患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几率分别为5.4%、2.0%和0.9%(P<0.0001)。而应用院外患者出血危险指数(OBRI)评价为高危和中危的患者发生出血的比例分别为2.5%和1.0%(P<0.0001),Kuijer等的模型评价示相应出血比例为1.8%和1.5%(P=0.74)。新模型对于老年房颤患者的预测效果显然优于以往的模型。

    ■ 点评

    英国城市医院Kakar博士:与以往模型相比,此新模型具有以下优势:①综合考虑了年龄、性别、血压、贫血、心梗、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既往出血史及合并用药等因素;②样本量较大;③纳入患者的年龄均在房颤的高发年龄段;④与临床应用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因此,新模型对评估华法林治疗的出血危险颇具价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