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327056
埃博拉病毒危害概述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2期
埃博拉病毒,1埃博拉病毒[3~6],2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5],4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与治疗[3~8],5EBV感染预防与控制,6讨论,【参考文献
     埃博拉病毒危害概述 (pdf)

    1976年在苏丹南部及民主刚果(前扎伊尔)北部几乎同时暴发了严重的传染性出血热,病死率为53%和88%。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一种新的丝状病毒,形态上与马尔堡病毒相似,但免疫特征不同,遂以发现地民主刚果的埃博拉河命名,称为埃博拉病毒[1,2] ,所引发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EBHF),至今全球已感染发病近2000例,死亡1000多例,病死率达53%~88%。本文对埃博拉病毒及其危害做一概述。

     1 埃博拉病毒[3~6]

    1.1 结构形态 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 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

    1.2 病毒分型 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 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1.3 理化特性和抵抗力 EB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EB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条件可长期保存。

    1.4 敏感动物和细胞

    1.4.1 敏感动物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

    1.4.2 敏感细胞 绿猴肾细胞(Vero)、地鼠肾细胞(BHK)、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等均可用培养EBV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