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位 感情到位 举措到位——马有度教授谈中医院的发展对策
2007,我们期待精彩
岁末年初,总不禁要驻足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收获了什么、错失了什么?新的一年,我们又在期待什么?
从中医药申遗到沸沸扬扬的中医存废之争,2006年的中医药可谓喜忧参半。感谢热心读者和作者们的支持、鼓励,我们共同见证并参与了历史,而这正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2007年,视点版将一如既往地追踪热点问题,及时深入报道,呈现事实真相,提供丰富的观点大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而真理常在冲突中闪现。
我们期待,不论您是高层管理者、权威专家学者,还是普通从业者、草根平民、业余“票友”,只要热爱中医,热心中医事业,在这里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
2007中医将发生什么?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
, http://www.100md.com
期待您的参与。因为有您,中医将更精彩。
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可说是几多辉煌,几多磨难。面对当今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办?倘能博采众议,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医药事业就一定能重振雄威,中医院的发展就一定能生机盎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去努力,力争做到“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
认识到位——决不当扶不起的“阿斗”,而要做响当当硬邦邦的“创新型的铁杆中医”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个英明的论断,不仅要成为全国中医药界的共识,而且还要力争成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和亿万父老乡亲的共识。我们这个“国宝”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中医药学是智慧之学,是灵验之术,是文化之花。
对于中医药界内部而言,许多老中青年的有识之士,都有坚定的信念。然而,也确有不少圈内人士,面对当今现实的种种困难,已经失去“自信”,这是极大的危险,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让人相信?知难而进、不屈不挠,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圣人先贤的优良传统,居里夫人曾说,“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决不屈服。”加强中医药界自身的信心,不屈不挠,知难而进,这是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当然要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自己争气”,决不当扶不起的“阿斗”,而要做响当当硬梆梆的“创新型的铁杆中医”。铁杆者,坚硬如铁、挺立如杆之谓也。创新型铁杆中医,这是说作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医人,一定要“坚信、坚定、坚硬”,腰杆要挺起来,说话有底气,行为有实力,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医!”
关于继承与创新,“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论断早已定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怎样深入地去发掘、去继承,怎样与时俱进地去提高、去创新。对于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当然是中医院要姓“中”。所谓姓“中”,就是一定要以中医为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而且要创造出新的特色,发挥出新的优势。
然而,坚持姓“中”,决不是坚决拒“西”。前贤提出“衷中参西”,这个“衷”字用得好,坚持中医为主,发自内心,抓住根本,这个“参”字也很妙,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要参考,要借鉴。对现代西方科学的东西,要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样一来,我们的中医院,中医、西医两条腿走路,当然走得更稳,必然走得更快。只要决心大,措施得力,这种“衷中用西”的中医院,不仅大大优于单一的中医院,还可超越单一的西医院。这种与时俱进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 百拇医药
对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去纠缠,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一锤定音,说明党和政府坚决果断,我们中医药界深受鼓舞。
民众是我们中医的衣食父母,“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是硬道理。”我们既要以“简便效廉”的中医医术服务大众,还要以中医哲理、中医文化服务大众。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使人幸福,以疗效取胜天下,以康复服务万民。
感情到位——既然已经“嫁”给了中医,就不要轻言“分手”,要投入真情
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最富感情。“爱”是人类感情的至大至诚至真,不管你出身中医、出身西医或出身于其他专业,既然已经进入中医战线,就是中医人,既然已经“嫁”给了中医,就不要轻言“分手”,更不要随便“离婚”,而要投入真情。古往今来,凡是为中医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们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热爱中医,感情至深。开拓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院发展,关键就在“中医人”,尤其是“中医人”的“中医情”。值得忧虑的是,有些青年中医,认识不到位,感情更不到位,对中医缺乏热情,何以言继承,又怎能奢谈创新?还有一个值得忧虑的现实是,某些出身于中医或从外部进入中医界的领导,他们很辛苦,但对中医的感情不够深,为中医抗争缺乏勇气,为中医办事缺乏干劲。
, 百拇医药
全国中医界,谈起吕炳奎,谈起崔月犁,谈起全国各地一批曾经奋斗和现在正在奋斗的“中医官场人”,都翘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对他们表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医事业的那份真诚,那份真情。
面对当今中医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全国的“中医官场人”和全国的“中医学界人”,亲密团结一条心,多出高招,多用实力,凭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诚真情,就一定会打动全国各级党政领导的心,就一定会赢得亿万民众的心。中医药事业何愁不振兴?中医医院何愁不发展?
我们中医药界对个别策划者的险恶用心必须高度警惕;对少数中华民族的“不孝子孙”应以民族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那些因为不了解中医而产生误解的普通民众,则应宽容耐心,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谈心。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中医药,广泛使用中医药,中国人与自己血肉相联的“中医情”一定愈久弥深。
作为中医人,只要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办起中医的事情来,就会开动脑筋出智慧,不辞辛劳出干劲,再难办的事情,也会力争去办成。
, 百拇医药
举措到位——“吼得精,抓得紧,件件落实见脚印。”
认识到位,感情到位,还必须举措到位。以往一些中医的事情,之所以没办成、没办好,就是最后的举措没到位。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吼得凶,抓得松,一到落实一场空。”我们应当做到:“吼得精,抓得紧,件件落实见脚印。”本着这个精神,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特别强调以下三条举措:
第一,要加大宣传。要大声为中医吆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声吼,而且要“吼得精炼,吼得精彩,吼出精神,尤其要吼出精品来”。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中医药法律才可能尽快出台。而对广大民众,更要吆喝,要让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就要靠中医药科普,如邓铁涛教授所说:“中医学呼唤科普”。
第二,要抓龙头。要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尽力改变“高位截瘫”的问题,目前我国有的省市还没有建立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各市县都已建立中医药局,上下贯通,效果很好,值得全国借鉴。
, 百拇医药
第三,要加快立法。前两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已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只是法规,而不是全国人大正式出台的法律,力度不够,内容也未能解决当前中医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所以加大推动中医立法的力度和速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
·人物链接 ·
马有度,男,回族,1937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政协委员等。1999年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工作先进个人”。, http://www.100md.com(黄学宽)
岁末年初,总不禁要驻足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收获了什么、错失了什么?新的一年,我们又在期待什么?
从中医药申遗到沸沸扬扬的中医存废之争,2006年的中医药可谓喜忧参半。感谢热心读者和作者们的支持、鼓励,我们共同见证并参与了历史,而这正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2007年,视点版将一如既往地追踪热点问题,及时深入报道,呈现事实真相,提供丰富的观点大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而真理常在冲突中闪现。
我们期待,不论您是高层管理者、权威专家学者,还是普通从业者、草根平民、业余“票友”,只要热爱中医,热心中医事业,在这里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
2007中医将发生什么?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
, http://www.100md.com
期待您的参与。因为有您,中医将更精彩。
回顾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可说是几多辉煌,几多磨难。面对当今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办?倘能博采众议,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医药事业就一定能重振雄威,中医院的发展就一定能生机盎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去努力,力争做到“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
认识到位——决不当扶不起的“阿斗”,而要做响当当硬邦邦的“创新型的铁杆中医”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个英明的论断,不仅要成为全国中医药界的共识,而且还要力争成为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和亿万父老乡亲的共识。我们这个“国宝”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中医药学是智慧之学,是灵验之术,是文化之花。
对于中医药界内部而言,许多老中青年的有识之士,都有坚定的信念。然而,也确有不少圈内人士,面对当今现实的种种困难,已经失去“自信”,这是极大的危险,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让人相信?知难而进、不屈不挠,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圣人先贤的优良传统,居里夫人曾说,“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决不屈服。”加强中医药界自身的信心,不屈不挠,知难而进,这是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当然要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自己争气”,决不当扶不起的“阿斗”,而要做响当当硬梆梆的“创新型的铁杆中医”。铁杆者,坚硬如铁、挺立如杆之谓也。创新型铁杆中医,这是说作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医人,一定要“坚信、坚定、坚硬”,腰杆要挺起来,说话有底气,行为有实力,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医!”
关于继承与创新,“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论断早已定论,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怎样深入地去发掘、去继承,怎样与时俱进地去提高、去创新。对于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当然是中医院要姓“中”。所谓姓“中”,就是一定要以中医为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而且要创造出新的特色,发挥出新的优势。
然而,坚持姓“中”,决不是坚决拒“西”。前贤提出“衷中参西”,这个“衷”字用得好,坚持中医为主,发自内心,抓住根本,这个“参”字也很妙,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要参考,要借鉴。对现代西方科学的东西,要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样一来,我们的中医院,中医、西医两条腿走路,当然走得更稳,必然走得更快。只要决心大,措施得力,这种“衷中用西”的中医院,不仅大大优于单一的中医院,还可超越单一的西医院。这种与时俱进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 百拇医药
对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不必耗费过多的精力去纠缠,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中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一锤定音,说明党和政府坚决果断,我们中医药界深受鼓舞。
民众是我们中医的衣食父母,“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是硬道理。”我们既要以“简便效廉”的中医医术服务大众,还要以中医哲理、中医文化服务大众。以哲理引领人生,以文化哺育心灵,以养生使人幸福,以疗效取胜天下,以康复服务万民。
感情到位——既然已经“嫁”给了中医,就不要轻言“分手”,要投入真情
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最富感情。“爱”是人类感情的至大至诚至真,不管你出身中医、出身西医或出身于其他专业,既然已经进入中医战线,就是中医人,既然已经“嫁”给了中医,就不要轻言“分手”,更不要随便“离婚”,而要投入真情。古往今来,凡是为中医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们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热爱中医,感情至深。开拓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院发展,关键就在“中医人”,尤其是“中医人”的“中医情”。值得忧虑的是,有些青年中医,认识不到位,感情更不到位,对中医缺乏热情,何以言继承,又怎能奢谈创新?还有一个值得忧虑的现实是,某些出身于中医或从外部进入中医界的领导,他们很辛苦,但对中医的感情不够深,为中医抗争缺乏勇气,为中医办事缺乏干劲。
, 百拇医药
全国中医界,谈起吕炳奎,谈起崔月犁,谈起全国各地一批曾经奋斗和现在正在奋斗的“中医官场人”,都翘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对他们表示尊敬,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医事业的那份真诚,那份真情。
面对当今中医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全国的“中医官场人”和全国的“中医学界人”,亲密团结一条心,多出高招,多用实力,凭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诚真情,就一定会打动全国各级党政领导的心,就一定会赢得亿万民众的心。中医药事业何愁不振兴?中医医院何愁不发展?
我们中医药界对个别策划者的险恶用心必须高度警惕;对少数中华民族的“不孝子孙”应以民族大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那些因为不了解中医而产生误解的普通民众,则应宽容耐心,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谈心。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中医药,广泛使用中医药,中国人与自己血肉相联的“中医情”一定愈久弥深。
作为中医人,只要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办起中医的事情来,就会开动脑筋出智慧,不辞辛劳出干劲,再难办的事情,也会力争去办成。
, 百拇医药
举措到位——“吼得精,抓得紧,件件落实见脚印。”
认识到位,感情到位,还必须举措到位。以往一些中医的事情,之所以没办成、没办好,就是最后的举措没到位。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吼得凶,抓得松,一到落实一场空。”我们应当做到:“吼得精,抓得紧,件件落实见脚印。”本着这个精神,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特别强调以下三条举措:
第一,要加大宣传。要大声为中医吆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声吼,而且要“吼得精炼,吼得精彩,吼出精神,尤其要吼出精品来”。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中医药法律才可能尽快出台。而对广大民众,更要吆喝,要让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就要靠中医药科普,如邓铁涛教授所说:“中医学呼唤科普”。
第二,要抓龙头。要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尽力改变“高位截瘫”的问题,目前我国有的省市还没有建立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各市县都已建立中医药局,上下贯通,效果很好,值得全国借鉴。
, 百拇医药
第三,要加快立法。前两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已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只是法规,而不是全国人大正式出台的法律,力度不够,内容也未能解决当前中医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所以加大推动中医立法的力度和速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
·人物链接 ·
马有度,男,回族,1937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政协委员等。1999年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促进中医发展工作先进个人”。, http://www.100md.com(黄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