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982
前5年后5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05
     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已经整整5年,如今已步入第二个5年。几年前,面对外资的相继进入,中国医疗服务业内高喊了好几年“狼来了”,而现在似乎已是“与狼共舞”了。

    兑现入世承诺

    5年前,中国在开放医疗服务部门方面作出具体承诺,其核心在于扩大医疗服务和健康相关产品市场准入,逐步实现中、外医疗服务业在更加自由的水平上公平竞争。而现阶段,中国承诺开放医疗和牙医服务;允许外方与中方合作设立中外合营、合作医院或诊所,允许外资控股医院,比例不超过70%。

    其实,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从1989年起就逐步开放,至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的依据沿用2000年卫生部与前外经贸部联合下发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然而,相比国内首家中外合作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早在1997年就急切入市,中国加入WTO前后,外资医院并未像当初国人所想象的那样大举入侵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种种内资、外资等待砸向医疗市场的传闻倒是不绝于耳,其中韩国500强企业SK集团在中国医疗领域高调“试水”也引起不小轰动。
, http://www.100md.com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经卫生部正规审批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0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合作诊所占50%以上,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地。综观之,这些医院的客户群无非两类,一类是外籍人群,一类是高收入的富裕人群,而支撑着其业务收入的是第三方付费的海内外医疗保险体制。

    真正的“狼”没来

    因为,作为营利性医院的合资医院根本进不了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的体系,对近2亿人的市场份额只能“干瞪眼”;而中国的健康医疗类保险更是处于萌芽状态,非医保人群更支付不起合资医院高昂的费用。目前,如何拓展自己的客户市场是外资医疗机构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一些投资分析家认为,在过去几年里,外资医疗机构相比国内民营医院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更为严峻。首先是外资医疗机构的审批更为复杂。按照《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外资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部及商务部联合审批后才能正式设立,且不能设置分支机构。其次,对外资医院的投资规模、所占股份、贷款与投资资金的比例等等规定也限制了外资医院的发展。此外,中国改革过程中一些政策的滞后也给外资医疗机构带来一些难题。
, 百拇医药
    SK集团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业因其世界500强企业的身份而获得了极大关注,但纵观过去几年较大规模投资医疗的国外资本,却不少是从其他行业转投医疗的,而非海外有着成熟的医疗行业运作经验的医疗资本。

    投资分析家认为,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是作为投资方投资一个产业项目的方式进入的,决定了这些资本的逐利性——选择盈利性比较好的业务,定位高端市场,并选择自费比例较高的专科项目,同时项目的规模不能太大,因为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真正既有资金又有管理经验的海外医疗集团并没有进来,相反都在谨慎地观望。

    内外资本的博弈

    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与中外合资医疗机构从来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三者的确各有长短。公立医院一统天下自不必说,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体制令公立医院显得有些固步自封,满足于表面已趋于饱和的医疗卫生市场;民营医院虽没有公立医院的霸气,但机制灵活且熟知国情,相比外资多占了一分先机;而外资所带来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也着实令国人耳目一新。
, http://www.100md.com
    因此,尽管外资在数量、规模乃至市场份额的饼图上可能小到几乎只剩一条线,但是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公立医院是不会因此而小瞧他们的。

    事实上,从世界医疗服务业发展状况来看,放松行政管制、引导公平竞争是一种国际趋势。尤其是在WTO框架下,经济全球化、自由化进程日益加快,有些国家甚至在公立服务、社会公共产品提供方面,也逐步尝试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克服政府管制带来的低效率状况。

    从国内情况来看,少数逐渐感受到现实危机和未来竞争状况的公立医院,真正开始研究学习外资医院的管理经验。为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一些大型公立医院还利用现有资源和品牌,或兼并或联合,组成区域性医疗集团,以此应对外来医疗市场的竞争。

    投资分析家认为,公立医院在今后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仍会是中国医疗行业的主体,毕竟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会设较高的保护底线。但是,对于民营、外资的限制,政府也会逐渐减少。而最具有生命力的,肯定是那些拥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各种不同规模和业务领域的医疗机构,以中国品牌、民族力量控股的医疗机构、国际集团也将出现。, 百拇医药(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