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978
民营医院:与医改风雨兼程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05
     最近,被称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医院”的广州市益寿医院刚刚做完23周年的纪念活动。这家当时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之最”荣誉称号的医院建成于1983年,是中国第一所股份制综合性医院。

    在当时政策不明朗的情形下,这家民营医院的出现,让整个医疗界为之侧目;在一片不绝于耳的质疑声中,一批民营医院也蹒跚起步。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当此时,褒贬赞弹皆有之。只是在23年前的中国,那时的业内人士大概不会想到民营医疗市场真的会在今天实现燎原之势。

    1980年代:

    探路者打破“一统”局面

    民营医疗市场的兴起紧随中国医改的步伐。有了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持,有了医改市场化进程的启动,才开始有中国民营医疗市场的兴起。

    1979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大胆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便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这一年,被学术界习惯性地称作中国医疗改革的“元年”。

    在此期间,除了益寿医院作为首家股份制医院,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正式建立并引起广泛关注以外,民营医疗市场的主角还只是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各个角落里的个体诊所。或者可以说,那个时候还无所谓“民营医疗市场”一说,因为这些零星分布的个体诊所在由公立医院完全一统天下的情形下,如沧海一粟,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在1980年代末期,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的温州也出现了一家华侨骨伤科医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