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46775
ASCOT研究显示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可协同降低冠心病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期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Sever教授等进行的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ASCOT)的结果表明,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在预防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事件上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Eur Heart J 2006, 27(24): 2982]

    共19257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入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组和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组。其中,10305例总胆固醇≤6.5 mmol/L的患者被进一步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10 mg/d)组或安慰剂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3年。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主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梗和致死性冠心病)(HR=0.64,P=0.0005)、总体心血管事件(HR=0.79,P=0.0005)和卒中(HR=0.73,P=0.024)的发生危险均显著降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组的冠心病事件危险降低了53%(HR=0.47,P<0.0001),阿替洛尔+阿托伐他汀组降低了16%(P=0.025)。阿托伐他汀减少心血管和卒中事件的作用在氨氯地平组和阿替洛尔组无显著性差异。

    Sever等据此提出一种假设:血管壁吸收胆固醇后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转化,进而使钙通道失去其效应,并释放物质导致斑块破裂。离体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逆转此过程,能将转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恢复到原来类型,进而稳定斑块,恢复钙通道功能。

    ■ 点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Norman Kaplan医师:该协同作用似乎真实可靠,因为这种协同效应仅作用于冠脉事件(主要与斑块破裂相关)而非卒中事件(主要与血压相关),使得这种现象更易被生物学解释,值得进一步研究。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Michael Miller医师:此协同作用是一个有趣的假说。既然他汀类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氨氯地平可以减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那么两者合用可能会有协同作用。但心脏保护研究(HPS)显示,与其他抗高血压治疗相比,辛伐他汀与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并无任何协同作用。

    英国牛津大学Rory Collins医师:这种显著的协同作用很可能属于偶然或巧合。该假说并未经规模更大的HPS研究或普伐他汀汇总分析(PPP)及胆固醇治疗临床试验(CTT)等荟萃分析证实。因此,尽管该假说生物学上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解释缺乏必然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