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39762
预防结膜下注射出血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4期
     结膜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在结膜下与巩膜之间,其可提高药物在眼的渗透压,促进血液循环,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常伴有结膜下出血,现就预防结膜下出血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 结膜下出血的原因

    结膜长期慢性炎性刺激可致血管炎性充血,血管管壁脆性增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结膜反复多次注射后局部形成瘢痕。注射时针头刺入过深,刺破浅层巩膜,或注射时患者眼睛或头位突然转动,造成结膜撕裂,引起结膜下大量出血。进针时没有避开血管,造成血管破裂。注射药量过大,将结膜下血管胀破,以及其他原因如眼外伤、化学烧伤等引起的睑球粘连者。

     2 结膜下出血的预防

    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技术要娴熟,熟悉眼球的解剖形态,结膜下麻醉必须充分,每间隔1~2 min滴注麻醉药品1次,连续3次。

    对婴幼儿要固定好头部,对不配合的患者要用睑拉钩。每注射1次都应更换注射部位,防止睑球粘连。进针时要尽量避开血管。对药量较大的应注射在穹隆结膜,此处结膜组织疏松、容纳量大,较为安全。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注射完要嘱患者轻轻压迫注射部位数分钟,以防出血。

    3 结膜出血后的治疗护理

    消除患者的恐惧不安心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热敷,促进局部瘀血的吸收。出血量较多者,应暂停治疗,经休息好转者再行治疗。对出血较轻继续进行治疗者,应将药物注射在瘀血区,可稀释血块,加速出血的吸收。

    作者单位: 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眼科医院

    (编辑:陈 沁), 百拇医药(张彤,何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