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性听觉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噪声性听觉损伤;防治;噪声习服;易感性;基因,,],噪声性听觉损伤;防治;噪声习服;易感性;基因,1噪声性听觉损伤的防治,2噪声性听觉损伤易感性研究,3结束语,[参
[摘要] 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职业环境下的有害因素,强噪声可导致机体出现噪声性听觉损伤甚至噪声性耳聋,预防和治疗噪声性听觉损伤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根据噪声性听觉损伤(NIHL)的特点和机制,国内外学者对噪声防治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护耳器防护和应用相关药物进行防治等。近年来,关于噪声习服和噪声易感性现象的研究为噪声性听觉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噪声防治领域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噪声性听觉损伤的易感者筛选以及易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关键词] 噪声性听觉损伤;防治;噪声习服;易感性;基因
噪声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噪声性听觉损伤(NIHL)的发病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预防NIHL的发生和降低听觉损害的程度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对噪声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工程降噪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强噪声听觉损伤的个体防护和医学防治。
1 噪声性听觉损伤的防治
1.1 个体护耳器防护
佩戴护耳器是个体噪声防护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护耳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耳塞、耳罩、头盔和通讯耳机四大类。一般耳塞在250~8000Hz频率范围的平均隔声值为20~25dB,性能好的可达25~30dB。传统耳罩的降噪主要依靠耳罩的隔声作用,它对中高频的隔声性能比较理想,但对低频段降噪效果较差。而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有源抗噪声耳罩(也称有源抗噪声耳机),将噪声主动控制技术(ANC)应用于传统的耳罩中,利用耳机主动发出的声音抵消声罩内残余的低频噪声,从而弥补了传统耳罩对低频段降噪不足的缺点,使耳罩在各频段得到均匀的降噪效果。抗噪声头盔是将整个头部罩起来的防护用具,一般由盔壳、内衬垫、耳罩等组成,常在头盔中引入通讯系统,因而结构复杂、体积大而笨重,佩戴不舒适,使用不方便。但由于它具有很高的隔声量,中高频隔声值可达40~50dB,不仅能防气导噪声,还能衰减骨导噪声对内耳的危害,同时可防头部撞击,因此可在特殊的军事作业环境中使用 [1,2] 。
1.2 药物防治
从20世纪50年代起,受NIHL机理启发,很多学者开始进行NIHL药物防治试验及临床观察。目前,预防和治疗NIHL的药物种类主要有:(1)改善微循环药物,包括卡波金(是一种含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皮质类固醇、ATP、硝普钠(SNP)、低分子右旋糖酐、银杏叶制剂、川芎、丹参和葛根素等药物;(2)促进神经营养代谢药物,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2 等;清除氧自由基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