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病理学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教学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使病理学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笔者自1999年开始尝试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病理学授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描述疾病状态下,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很多疾病的病理变化描述起来费时费事,特别是一些镜下形态的改变很难用画图或文字清楚、真实地表达,导致教师的讲授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难懂、难学。而多媒体课件能充分体现形态学的学科特点,它可以通过声、像、动画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图像和动画,增强了直观性,克服单调乏味的感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病理学通过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因此,实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和切片)得到感性认识(对病变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传统的实习方法要保证每位学生都看到教学要求的内容非常不容易。学生是单人操作,同一病变,教师要在20~30名学生的镜下一一找出,费时费力,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将示教的标 本、切片、图片等投射到屏幕上,便可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地、感观地了解实习内容,很快找到病变,从而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观察病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病变。这不仅达到了预期的实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病理学涉及学科广,内容杂,概念多,难记忆和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板书、绘图,使课堂有效时间增加,教员上课时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用于讲解,而课件保存于教室的微机中,学员也不必担心遗漏记笔记,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听课上,从而增加了课堂吸收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保存于教室的微机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便于复习和巩固。
1.4 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及广泛性,有利于网上教学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同时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节约了教育经费。
2 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 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病变图片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文字描述要简捷,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各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尽量用提纲或各种不同形式的直观示意图和综合比较表来描述,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每节课的课件数量不要太多,做到每张片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和记笔记。如课件的片数量太多,学生未理解就进入下一个内容,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效果自然不理想。此外,每一张片的编排也应合理:字数不能太多,字体以32~40号字较适宜,文字颜色与背景对比应鲜明,标题文字要醒目,整体布局要合理,整洁美观,生动形象,操作方便。
2.2 多媒体课件在教师的课堂上只能是用于辅助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媒体的齐全或过多地依赖工具本身,使学生因好奇而将过多的注意力分散到多媒体的 图、文、声、像、动画等非教学信息上,而忽略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则有本末倒置之嫌了。另外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对授课内容的深刻理解,把一大堆文字放在幻灯片上,授课时照读即可,外加图片等资料又少,学生极易出现心理性疲劳,注意力分散,课堂吸收率低。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还需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 白求恩军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http://www.100md.com(刘元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教学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使病理学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笔者自1999年开始尝试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病理学授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描述疾病状态下,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很多疾病的病理变化描述起来费时费事,特别是一些镜下形态的改变很难用画图或文字清楚、真实地表达,导致教师的讲授费时、费力,学生的学习难懂、难学。而多媒体课件能充分体现形态学的学科特点,它可以通过声、像、动画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图像和动画,增强了直观性,克服单调乏味的感觉,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中,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病理学通过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因此,实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和切片)得到感性认识(对病变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有关基本理论和临床表现的理解。传统的实习方法要保证每位学生都看到教学要求的内容非常不容易。学生是单人操作,同一病变,教师要在20~30名学生的镜下一一找出,费时费力,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将示教的标 本、切片、图片等投射到屏幕上,便可直观地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地、感观地了解实习内容,很快找到病变,从而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观察病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病变。这不仅达到了预期的实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病理学涉及学科广,内容杂,概念多,难记忆和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板书、绘图,使课堂有效时间增加,教员上课时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用于讲解,而课件保存于教室的微机中,学员也不必担心遗漏记笔记,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听课上,从而增加了课堂吸收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保存于教室的微机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便于复习和巩固。
1.4 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及广泛性,有利于网上教学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同时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节约了教育经费。
2 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 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病变图片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文字描述要简捷,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各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尽量用提纲或各种不同形式的直观示意图和综合比较表来描述,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每节课的课件数量不要太多,做到每张片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和记笔记。如课件的片数量太多,学生未理解就进入下一个内容,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效果自然不理想。此外,每一张片的编排也应合理:字数不能太多,字体以32~40号字较适宜,文字颜色与背景对比应鲜明,标题文字要醒目,整体布局要合理,整洁美观,生动形象,操作方便。
2.2 多媒体课件在教师的课堂上只能是用于辅助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媒体的齐全或过多地依赖工具本身,使学生因好奇而将过多的注意力分散到多媒体的 图、文、声、像、动画等非教学信息上,而忽略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则有本末倒置之嫌了。另外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对授课内容的深刻理解,把一大堆文字放在幻灯片上,授课时照读即可,外加图片等资料又少,学生极易出现心理性疲劳,注意力分散,课堂吸收率低。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还需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 白求恩军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http://www.100md.com(刘元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