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624
中药出海路径选择渐显成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17
中药出海路径选择
渐显成熟

     中药走出国门,这个过程让药企有如履薄冰之感,但其终究是大势所趋的求生存图发展之道。(资料图片)

    中药国际化已是业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近期传出的天士力计划在肯尼亚设厂的消息,以及石家庄神威药业获得澳大利亚GMP认证等事件,似乎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药企业在走出国门的征途上,不再只局限于“华山一条路”,大家都倾向于并在努力寻找着其他各种可能的途径。

    但在这条绝不平坦的“出国”道路上,仍然反复充斥着中西医药理论和体系的较量。走出去,其结果到底是更好的生存,还是对西方“话语”更彻底的妥协?这样的质疑不容小视,但其能发挥的最大效用还是在于扶正这条中药出海之路,帮助中医药在这场艰难的较量中坚守更多的“本色”。

    走进非洲

    从传统的日韩、欧美市场到新兴的非洲市场,国内中药企业一直没有放弃过“走出去”的梦想。
, 百拇医药
    美国中药市场属于西方中药市场的一部分,主要指白人社会或称主流社会中药市场。中药进入美国遇到的问题主要在于:美国FDA评审药物的方法是针对合成药制定的,仅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因而成分复杂的中药很难通过FDA评审。他国药物要进入美国,需要按新药向美国FDA申报,中药也不例外,要求有全套的检验数据和实验资料,并且,对药物进行检验和实验的单位必须是FDA认可的。此外,欧美等国现在是以食品形式管理中药,涉及到重金属限量等问题,也涉及到须通过食品GMP等标准的问题。同时,欧盟在2011年后将实施《欧盟传统药品法》,未通过注册的传统草药如再以食品补充剂名义销售将被视为非法。这一切使得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市场显得异常艰难。但是,在这方面,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美国市场进入的高门槛让不少企业转而投向其他市场,已经在美国市场小试牛刀的天士力也盼望着能开拓更广阔的天地。据悉,天士力集团目前已经对在肯尼亚设厂展开了可行性研究。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表示,选在肯尼亚设厂是看中了肯尼亚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商业地位,肯尼亚拥有适宜草药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还有许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预见,一旦肯尼亚工厂建成,将大大降低天士力公司将药品配送到非洲市场的成本。目前,天士力公司生产的部分药品在肯尼亚市场已有出售。
, 百拇医药
    “亲中医药派”

    在药企们为了“国际化”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同时,“国际化”概念本身也在遭受争议。

    日前,已有专家指出,以国外本土化带动中药国际化,要以培养国外的中医药本土化人才和“亲中医药派”为目标。这就意味着,必须按国别、地区确定战略,以及选择合作领域。一个让众中药企业对澳大利亚市场青睐不已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除中国以外在正规大学设置中医药本科课程的第一个国家,并拟对中医进行立法。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都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尽快合法化,并对英联邦国家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以医带药”的道路,即先让中医受宠于国际,再通过中医带动中药发展的途径,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性。事实上,医药结合、相互促进正是中医药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而现在,过分重视中药而忽略中医发展的趋势,已经让中医药事业重心不稳,乃至陷入误区。

    矛盾,突围
, 百拇医药
    中药的国际化究竟是为了取悦某些西方市场,还是真正发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本应是一个清楚的事实,但也居然成为了一个具有争论性的议题。在这之中,中药国际化与中药现代化的相互纠结也由来已久。在西方主流市场上,中国的中药尚未获得“名分”,只是以功能性食品或另类疗法的身份出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药品。另一方面,中药的精髓正在于用多种成分组成复方,形成多功能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以应对疾病的复杂病理变化,而产生最佳疗效。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经过不断的淘汰和实践,中医药理论体系自有其合理内核,这正是中药不应流失的核心竞争力;而国际化的要求表面似乎就是为了辨明单体成分,系统对抗单体。两者俨然成为一对矛盾。

    尽管国际上对植物药的认可程度日益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传统的中药“投其所好”地演变为植物药。一味依赖西药的思维范式,单纯探讨每个单方的有效部位和化学结构并得出普效关系,实质上早已背离了中药的理论体系。已有学者提出警告,这种做法无异于在中药现代化幌子下用西方医学的软刀子进行“自杀式改造”。毕竟中医药与西医学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以西药研发的套路对待中医药,只会带来邯郸学步的结果。
, 百拇医药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在一个名为“中药国际化战略的反思”的报告中提出,在出口问题上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出口国别上要选择那些市场潜力大、中医药接受程度高的国家,如东南亚、前苏联地区;在出口品种上,要少而精,以己之长克人之短,重点推介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中药品种,而不是企业的拳头产品或当家产品,比如应重点推广治疗抑郁症、风湿病、肾虚、更年期综合征、痛证、消化不良、皮肤病等的中药产品,而不是化学药疗效已经不错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类治疗药物。其原因就在于目标市场已有治疗类似适应症的化学药品,西方消费者不可能不用疗效显著又能报销的西药,而选用自费购买、又不熟悉的中药。因此,中药的国际市场定位应在综合护理、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上。

    中药企业在走出国门的征途上,不再只局限于“华山一条路”,大家都倾向于并在努力寻找着其他各种可能的途径。, 百拇医药(康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