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钟调节机制进行药物研究
近十多年来的研究充分表明:生物钟调节许多生理功能,并与许多目前难以治愈的重大疾病如肿瘤、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睡眠障碍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基于生物钟的调节机制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
■医药学意义重大
进行生物钟研究的医学和药学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生物钟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更加全面整体地认识疾病的根本原因以及所要采取的对策。甚至可以把生物钟调节紊乱作为分子标志谱,成为某些疾病诊断的相关依据。
其次,可以把生物钟的调节机制作为药物靶标,从生物钟的角度治疗有关疾病。此外,有可能发现更多的调节分子,用于发展创新药物。
第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夜间人工光照的大量应用,干扰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行,容易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或加速其发展。根据人体长期存在的生理规律而科学地生活,对于重大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无论是个体化医学还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整合医学研究,在分析比较从各种组学所得到的数量化数据时,必须要考虑生物钟的影响,因为大约10%的人体基因受生物钟控制。
■抗肿瘤的药物研究
生物钟作为一种局部和整体的控制机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肿瘤快速生长或晚期阶段,常表现为生物钟的紊乱。生物钟与肿瘤的关系表现在:第一,生物钟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行。周期蛋白CyclinB1、cdc2和weel的表达在肝切除后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由于CyclinB1和Weel的启动子含有E盒,其活性直接受钟蛋白∶BMAL1的调节。第二,生物钟可以通过其他蛋白与细胞周期相耦联,Timeless的同源分子与CRY2蛋白和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Chk1形成复合体,参与细胞周期和DNA损伤反应的调节。第三,研究发现,敲除per2基因的突变小鼠较早死于淋巴瘤,受γ射线照射后容易发生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异常。研究人员用不同的光照条件处理接种黑色素瘤的小鼠,31天测定肿瘤的体积,分别为4506立方毫米(8小时光照)、5935立方毫米(12小时光照)和7153立方毫米(18小时光照)。可见,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的增加极为显著。此外,对近8万名女护士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上夜班者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 百拇医药
检测临床的肿瘤标本,常发现Per1、Per2的表达下降。因此,通过药物增加上述蛋白的表达,就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把per1、per2基因转染到肿瘤细胞,能明显地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研究
生物钟调节的紊乱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血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如心肌梗死、脑溢血和中风常发生在清晨和上午,其原因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明显升高。PAI1的表达部分受生物钟的调节,而生物钟核心蛋白Rev-Erba通过与RORa的竞争性结合而抑制PAI1的表达。如果以Rev-Erba为药物靶标,用药物激活Rev-Erba的表达,就有可能降低早晨发生上述致死性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研究
有关睡眠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睡眠是受生物钟控制的生理现象,直接的证据是生物钟核心分子Per2的一个位点发生突变而不能磷酸化,导致家族性睡眠障碍症的发生。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诱导和维持睡眠状态的药物,称为催眠药,如巴比妥酸类;另一类是重新调整生物钟的时相产生睡眠倾向的药物,称为生物时相药,如褪黑素。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和分泌的激素,通过色氨酸经几步乙酰化和甲基化的酶促反应合成,光照下主生物钟SCN对颈上交感神经节进行反馈性调节,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白天体内褪黑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褪黑素治疗时差患者和老年人有一定的效果,使入睡的时间缩短,改善睡眠效率。
, 百拇医药
■抗抑郁的药物研究
抑郁症是目前容易发生的精神性疾病,尤其是躁狂性抑郁症和季节性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钟调节异常有关。躁狂性抑郁症的典型患者清晨醒来处于躁狂状态,心情舒畅,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而到晚上则出现抑郁症状,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反应迟钝。治疗效果不错的药物有氯丙嗪、卡马西平和碳酸锂。不过,锂盐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钟的关系一直不清楚。自从确定锂盐是特异的GSK-3抑制剂后,最近又发现其通过影响孤核受体Rev-Erba的降解而起作用,临床使用的有效浓度为1毫摩尔/升的锂盐能明显促进Rev-Erba的降解。
由于生物钟在人体中功能的多样性,影响了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充分利用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有望发现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值得指出的是:生物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仅仅根据环境时间决定治疗的时间,有可能是目前临床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结合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生物钟调节机制的药物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 百拇医药
(何琪杨)
■链接
▲生物钟的概念
生物钟是指生物中存在的随时间变化的生理现象。广义上说,所有与时间有关的生理现象如:睡眠、女性的月经、鸟类的季节性迁移均可认为受生物钟的控制。本文所讨论的生物钟特指根据昼夜时间调节生理功能的机制,国际上普遍称为昼夜钟。
▲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生物钟的主调节结构位于大脑视丘后叶视交叉上核(SCN)。实际上,体内几乎每个细胞中均存在生物钟,平时检测不到是因为不同细胞中所处的时相不同所致。因此,SCN的功能只是输出同步化信号,使外周生物钟所调节的昼夜节律与大脑SCN的节律保持一致。环境对生物钟调节的因素是光线、温度和食物。
在人和小鼠等哺乳类动物中,共有11种核心分子组成生物钟的基本调节单位,通过转录-翻译反馈环的机制实现自动运行。钟蛋白(CLOCK)和BMALI是正调节分子,启动节律蛋白1、2(PER1、PER2),孤核受体(REV-ERBα),隐花素1、2(CRY1、CRY2)的表达;而CRY与PER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负调节分子,通过酪蛋白激酶Iε、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b的磷酸化,来抑制CLOCK和BMAL1的转录活性。PER∶CRY复合体被泛肽蛋白酶体降解,含量降低,CLOCK∶BMAL1活化,进入另一轮节律性表达。根据生物钟的调节机制,使用调节蛋白磷酸化和乙酰化的药物,能影响生物钟的运行,使时相发生改变。特别指出的是:CLOCK除了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外,其自身就具有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加快组蛋白乙酰化,松弛染色质结构,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
■医药学意义重大
进行生物钟研究的医学和药学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生物钟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更加全面整体地认识疾病的根本原因以及所要采取的对策。甚至可以把生物钟调节紊乱作为分子标志谱,成为某些疾病诊断的相关依据。
其次,可以把生物钟的调节机制作为药物靶标,从生物钟的角度治疗有关疾病。此外,有可能发现更多的调节分子,用于发展创新药物。
第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夜间人工光照的大量应用,干扰了生物钟的正常运行,容易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或加速其发展。根据人体长期存在的生理规律而科学地生活,对于重大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无论是个体化医学还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整合医学研究,在分析比较从各种组学所得到的数量化数据时,必须要考虑生物钟的影响,因为大约10%的人体基因受生物钟控制。
■抗肿瘤的药物研究
生物钟作为一种局部和整体的控制机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肿瘤快速生长或晚期阶段,常表现为生物钟的紊乱。生物钟与肿瘤的关系表现在:第一,生物钟控制细胞周期的运行。周期蛋白CyclinB1、cdc2和weel的表达在肝切除后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由于CyclinB1和Weel的启动子含有E盒,其活性直接受钟蛋白∶BMAL1的调节。第二,生物钟可以通过其他蛋白与细胞周期相耦联,Timeless的同源分子与CRY2蛋白和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Chk1形成复合体,参与细胞周期和DNA损伤反应的调节。第三,研究发现,敲除per2基因的突变小鼠较早死于淋巴瘤,受γ射线照射后容易发生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异常。研究人员用不同的光照条件处理接种黑色素瘤的小鼠,31天测定肿瘤的体积,分别为4506立方毫米(8小时光照)、5935立方毫米(12小时光照)和7153立方毫米(18小时光照)。可见,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的增加极为显著。此外,对近8万名女护士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上夜班者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 百拇医药
检测临床的肿瘤标本,常发现Per1、Per2的表达下降。因此,通过药物增加上述蛋白的表达,就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条件下,把per1、per2基因转染到肿瘤细胞,能明显地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研究
生物钟调节的紊乱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血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如心肌梗死、脑溢血和中风常发生在清晨和上午,其原因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明显升高。PAI1的表达部分受生物钟的调节,而生物钟核心蛋白Rev-Erba通过与RORa的竞争性结合而抑制PAI1的表达。如果以Rev-Erba为药物靶标,用药物激活Rev-Erba的表达,就有可能降低早晨发生上述致死性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研究
有关睡眠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睡眠是受生物钟控制的生理现象,直接的证据是生物钟核心分子Per2的一个位点发生突变而不能磷酸化,导致家族性睡眠障碍症的发生。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诱导和维持睡眠状态的药物,称为催眠药,如巴比妥酸类;另一类是重新调整生物钟的时相产生睡眠倾向的药物,称为生物时相药,如褪黑素。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和分泌的激素,通过色氨酸经几步乙酰化和甲基化的酶促反应合成,光照下主生物钟SCN对颈上交感神经节进行反馈性调节,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白天体内褪黑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褪黑素治疗时差患者和老年人有一定的效果,使入睡的时间缩短,改善睡眠效率。
, 百拇医药
■抗抑郁的药物研究
抑郁症是目前容易发生的精神性疾病,尤其是躁狂性抑郁症和季节性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物钟调节异常有关。躁狂性抑郁症的典型患者清晨醒来处于躁狂状态,心情舒畅,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而到晚上则出现抑郁症状,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反应迟钝。治疗效果不错的药物有氯丙嗪、卡马西平和碳酸锂。不过,锂盐的作用机理与生物钟的关系一直不清楚。自从确定锂盐是特异的GSK-3抑制剂后,最近又发现其通过影响孤核受体Rev-Erba的降解而起作用,临床使用的有效浓度为1毫摩尔/升的锂盐能明显促进Rev-Erba的降解。
由于生物钟在人体中功能的多样性,影响了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充分利用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有望发现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值得指出的是:生物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仅仅根据环境时间决定治疗的时间,有可能是目前临床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结合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基于生物钟调节机制的药物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 百拇医药
(何琪杨)
■链接
▲生物钟的概念
生物钟是指生物中存在的随时间变化的生理现象。广义上说,所有与时间有关的生理现象如:睡眠、女性的月经、鸟类的季节性迁移均可认为受生物钟的控制。本文所讨论的生物钟特指根据昼夜时间调节生理功能的机制,国际上普遍称为昼夜钟。
▲生物钟的调节机制
生物钟的主调节结构位于大脑视丘后叶视交叉上核(SCN)。实际上,体内几乎每个细胞中均存在生物钟,平时检测不到是因为不同细胞中所处的时相不同所致。因此,SCN的功能只是输出同步化信号,使外周生物钟所调节的昼夜节律与大脑SCN的节律保持一致。环境对生物钟调节的因素是光线、温度和食物。
在人和小鼠等哺乳类动物中,共有11种核心分子组成生物钟的基本调节单位,通过转录-翻译反馈环的机制实现自动运行。钟蛋白(CLOCK)和BMALI是正调节分子,启动节律蛋白1、2(PER1、PER2),孤核受体(REV-ERBα),隐花素1、2(CRY1、CRY2)的表达;而CRY与PER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负调节分子,通过酪蛋白激酶Iε、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b的磷酸化,来抑制CLOCK和BMAL1的转录活性。PER∶CRY复合体被泛肽蛋白酶体降解,含量降低,CLOCK∶BMAL1活化,进入另一轮节律性表达。根据生物钟的调节机制,使用调节蛋白磷酸化和乙酰化的药物,能影响生物钟的运行,使时相发生改变。特别指出的是:CLOCK除了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外,其自身就具有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加快组蛋白乙酰化,松弛染色质结构,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