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47067
循证行医合理用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9日 心血管网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一个统一的疾病,从内皮功能的损伤,到脂质条纹的形成,到斑块的形成,到斑块破裂,最终血栓形成,导致致残致死的后果。这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累及不同的动脉血管床,可导致不同的临床后果,如卒中、TIA、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间歇性跛行外周血管疾病等。

    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全球的重负,不但威胁发达国家,像北美和欧洲,对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7,000,0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全球所有原因死亡的1/3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且80%的死亡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 预计202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增加50%,增加至25,000,000,其中19,000,00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心肌梗死将从目前的第5位上升到第1位,脑卒中从目前的第6位上升到第4位。

    上世纪最后50年,由于发达国家采取了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遗憾的是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急剧的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没有有效的控制,是因为危险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全世界,烟民12亿,超重或肥胖10亿,缺乏运动的静息生活方式是亿万人的生活时尚。74岁以前死亡的欧洲人中40%是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的,相当于中世纪几乎灭绝欧洲的鼠疫,但是鼠疫在几年中可被控制,而心血管疾病在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
, http://www.100md.com
    在中国,2004年卫生部报告“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高血压1.6亿、血脂异常1.6亿、糖尿病2000万、空腹血糖受损2000万、肥胖6000万、超重2亿、烟民3.3亿、被动吸烟9亿。中国1998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分钟死亡1人。北京市1984-1999年,成人胆固醇水平增加24%(40mg/dl),著名的Framingham heart study,和mistreat经典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胆固醇水平增加1%,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2%,不管用什么方法使胆固醇水平下降1%,冠心病的患病率就下降2%,以这种1=2的规律计算,北京市冠心病患病率增加近50%。此外,在这15年期间,心肌梗死死亡率(男性35-44岁)增加了154%,这个年龄的人群生活压力大,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忧患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危险人群,完全是可防可控制的疾病,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根据英国的Impact Model显示心肌梗死死亡原因,77%归因于胆固醇增高。所以,在中国,不但高血压问题非常严重,胆固醇增高也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身性疾病、全球的重负、世纪的挑战。
, http://www.100md.com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除少数不能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外,很多是可以改变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导致生活方式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临床逐渐出现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从危险因素的出现到动脉粥样硬化最初的病理改变最早是在18岁以前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沉默”,到中年以后突然发病,以致残致死的后果结束病程,结束生命。最好的支架,最先进的不停跳搭桥技术都不能替代预防的作用,因为疾病出现以后的治疗针对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且在上游采取预防措施,有更合理的成本,而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对这样的疾病无论怎么强调预防都不为过。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冠脉造影发现的血管腔狭窄,而是全身性、弥漫性、血管壁疾病。同时它是可防可控的,2004年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Interheart,是51个国家的病例对照试验,其中有7000余名中国人是研究的对象,结果发现90%的心肌梗死可以被9个因素预测,这9个因素按照权重排列:血脂异常(特别是LDL-C增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水果、紧张,可以看到这些危险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此外,该研究还可以看到,如果戒烟、LDL-C降低到100mg/dL以下、血压达标,做到这3点,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美国近30年来人均寿命延长6年,3.9年归因于心血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 http://www.100md.com
    构筑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

    1.防危险因素,从青少年抓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防发病,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坚持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血脂、血糖、血压达标。3.防事件,应用他汀稳定斑块, 以及加强血栓的预防,防止出现心血管事件。

    4.防后果,即使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有健全的体制,在短时间内开通罪犯血管,挽救心肌,就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5.防复发,挽救成功的患者应该最好疾病的二级预防,预防疾病的复发。

    6.防心力衰竭,应该主动地预防心力衰竭,即使是在小面积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心室重构,出现心力衰竭,应该在出现心力衰竭前早期应用β阻滞剂,ACE-I,拮抗心室重构,而不是在出现心力衰竭这样的“恶性”疾病后进行治疗。
, 百拇医药
    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近2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从推广PTCA/CABG对患者终末期的干预转向了上游预防,从源头治理,从青少年抓起; 2 从经验医学转向了循证医学;

    3. 危险因素从单学科、单一干预转向多学科的联合,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4. 从大医院为中心的治疗转向以社区为中心预防策略。

    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有2条,

    1.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戒烟、运动、合理饮食;

    2. 使用有证据有预防作用能改善预后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不管应用何种类型的药物,强调血压达标,都可以带来临床获益;他汀是目前将胆固醇最重要的药物,在血脂方面依然是胆固醇的故事,他汀的主线,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预防,他汀都可以使心肌梗死减少1/3;3. 防栓抗栓,如阿司匹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4. 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的药物,b阻制剂、ACEI、ARB、抗醛固酮。心血管疾病预防要循证,寻找的证据主要有两方面,预后终点:有预防作用,能改善预后,安全,成本效益;替代终点:阻断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IMT、IVUS、左室重构,这些替代指标常常和预后的结果是相关的。要达到这样的终点必须应用有效药物的有效剂量。他汀干预贯彻防线始终确实有大量的证据,近年来高危患者强化降脂是新的趋势。他汀降胆固醇早用药早获益,持续用药持续获益,强化降脂更多获益(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遗憾的是他汀的应用仍然不足,存在应用太晚、应用比例太低、应用时间太短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强化抗栓治疗中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药,最基本的还是阿司匹林,各种指南推荐阿司匹林75-150mg,长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但中国阿司匹林使用率低得令人忧心,冠心病患者使用率14.38%,卒中患者使用率 <14%,所以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合适的尽量(75-150mg),选择合适剂型,减少不良反应。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在医疗实践上,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上过度的讲这些混杂的概念,这样会导致基层医生和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时产生困惑、迟疑、延迟、甚至停药。对STEMI,要及时开通血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达到这个目的要做好3个环节:对患者的教育,有胸痛上医院;院外早识别、早转复、早复苏、早转送;院内组建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UA / NSTEMI患者,要行危险分层,联合使用抗栓药物,高危病人的及早干预,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 在防复发环节,建立慢性疾病的系统管理和患者的综合服务系统,注意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使用有证据药物、关注焦虑,抑郁( “双心”门诊)、重视康复、系统随访,管理、社区互动。
, 百拇医药
    防复发还要进行以下二级预防,A-aspirin(阿司匹林)、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b -blocker( b阻滞剂)、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血压);C-cholesterol lowing(降胆固醇)、cigarette quitting(戒烟);D-diabetes control(控制糖尿病)、diet(合理饮食);E- Exercise(运动)、Education(健康教育)。

    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靠心内科是不够的,需要广泛的联盟,首先需要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盟,目前无论从学科的发展、学术的发展还是疾病预防的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第二要纵向联众,各级医院和社区的联盟,形成整个医疗服务的网络;第三需要立体联盟,政府/专业协会/媒体/相关企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健康中国人”,打造立体联盟。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极强的责任感,只有我们每个医生都担起责任,为打造“健康中国人”共同奋斗,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百拇医药(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