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9133
不收红包显得不礼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2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1.22
     老师教书育人,学生表达感恩之情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如果这种感情通过金钱来传达,味道就有些不一样了。据《东南快报》报道,元旦前后,福建省永泰县城南小学六年级的老师收取了学生的“感恩红包”,每个学生送的钱数为10元到150元不等。对此,一名姓刘的老师说:“教书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家长这么客气,是想表达感谢之情,我们不接受红包显得不礼貌。”

    “不收红包显得不礼貌”,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同样作为教师的笔者,却不能因这个别样的解释而心安理得。相反,却感到无尽的羞愧。

    “红包腐败”一度污染了我们的社会文明和公众道德:医院因“流行”送红包,使患者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焦灼上再添沉重;执法机关因受了红包的“污染”,使本来公正不阿的法律被一些人所左右,终至方向失灵;同样,也是因红包的泛滥和诱惑,一些国家政府部门滋生了腐败……

    如果说其他领域中的“红包毒瘤”还只是对成人世界的污染,那么,学生向老师送红包的危害无疑已经波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这种为了“礼貌”而收取红包的行为,不但亵渎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无上称谓,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教育腐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需要老师的谆谆教诲,更需要老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难以想像,如果“教育红包”变得正常化甚至合理合法化,那将给学生造成多么可怕的认知误导和思想阴影。

    当然,在这个对自己的社会定位越来越准确的年代,每个人都在寻求和索取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表现方式。作为同食人间烟火的老师,也并非只能一味困守在清贫、寂寞的“园丁空间”,但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角色和特殊的使命,要求为人师者在按照“正常”的社会规则行事时,不能陷入“和尚动得,我也动得”的无原则的泥沼,否则,何谓师者?

    文/张红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