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354336
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关 键 词:医学实验;管理体制;实验中心;教学改革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建立与实验教学改革要求相一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服务,是医学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院原是军队医学院校,2004年移交吉林省政府管理,学院利用转隶地方的契机,大胆进行了医学实验教学的实质性改革。于2005年8月成立了医学实验中心,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运行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中心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以课程实验室为主,实验室隶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模式。实验室管理分散,功能单一,建设重复,资源浪费,效益低下,调配困难。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实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功能单一,封闭式的院、部(系)、室三级管理模式的实验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改革势在必行。组建综合性的实验中心,可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综合性实验室将人才、仪器设备优化组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及同类学科可共用的设备形成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杜绝了低水平重复建设。

    1.1 医学实验中心的构成

    结合我们学院的具体情况,按学科功能进行调整、归并和重组,改变实验室由院、系、室三级管理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学院一级管理、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管理处归口管理的医学实验中心。将基础、专业、临床实验室整合为五个综合性的教学实验室:

    将原隶属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研室的3个实验室,整合为综合性的医学机能学实验室;将原隶属于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教研室的5个实验室,整合为综合性的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将原隶属于生物化学、临检、生检、营养、卫生检验教研室的5个实验室,整合为综合性的分析实验室;将原隶属于化学、药学教研室的2个实验室,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室;口腔实验室、外科动物手术室、内科物诊实验室、耳鼻喉科实验室、眼科实验室等合并成立了临床技能实验室。鉴于解剖、护理、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的特殊性未将其并入实验中心。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立与运行,打破了几十年来我校以课程为基础建立实验室,“以科设室”、“以科管室”的传统管理模式,由“大统一”代替了“小而全”,实现了对全院实验用房的集中调配,对仪器设备的统管共用、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统一使用和对各课程实验教学的统筹安排,明显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1.2 医学实验中心的任务

    医学实验中心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承担全院各部、系本、专科生的医学基础、专业及临床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全院教师的科研服务。负责制订实验教学大纲,按计划准备和开出实验课,并负责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教学资料。随着实验中心各项设施的完善,将对外开放并有偿对外服务,扩大实验中心的基本职能。

    1.3 医学实验中心的管理及行政设置

    实验中心实行由学院直接管理、教务处和国资处业务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由实验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下设机能、形态、分析、基础化学和临床技能五个实验室,减少行政职能,以业务职能为主。这一改革,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的统管共用,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益,为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狠抓实验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队伍整体素质,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中心的成立优化了实验队伍结构,同时也解决了实验技术队伍人员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及低水平建设等状况。目前实验中心共有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3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7人,中级职称9人。各实验室有中、高级职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可担任实验教学工作,其它人员担任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我们要求实验人员在精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跨学科、跨专业地掌握两门以上业务技术,充分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自学能力,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老同志发扬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对新同志传、帮、带,共同提高。安排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到其它院校参观学习,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水平。在实验中心我们强调整体上配合、能力上互补、心理上相融,确保良性运行。

    3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切实改革实验课的从属地位和实验教学分割、分散、重复脱节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整体化的教育思想,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整体优化,建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单调的演示、验证性实验,逐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意识和观念,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手段的改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验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实验室办出特色,提高层次,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4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体会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建立实验中心,实现实验室集中管理,不是实验室简单的合并,而是一种新思维、新体系的体现。任何事物开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验中心从建立到成熟,肯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4.1 实验室体制改革要树立全面系统的观点

    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单纯的实验室归属的改变,不是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简单合并,而应当包括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合理组合、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实验教学组织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此外,还应考虑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教学与科研、师资提高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统一,以及实验室重组后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等问题。因此,要全面考虑,系统分析,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实验室体制改革后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诸因素间的协调性。

    4.2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循序渐进

    做好宣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实验中心成立初期,由于缺乏宣传,使一些教师缺乏心理准备,产生了某些抵触情绪,再加上在改革过程中某些措施不完善,考虑不全面,产生了不少矛盾,影响了改革的深入。因此,为确保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的科学性、完整性,必须做好广大教师的宣传发动工作,转变观念,达到思想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正确的改革决策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成为教师积极支持改革的实际行动。

    4.3 实验室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改革,还应该使改革后的实验室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实验中心成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分离出去,与原教研室形成了相互平行的实体。这一新的格局,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理顺关系,通过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使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如聘请相关学科教研室主任或教师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在各综合实验室内设置科研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现代教学要求和综合实验室功能,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并注意与理论课程教学的协调;实验技术人员采取固定编制与聘任制结合,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安排等等。从而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好的交叉、互补、整合,避免因体制上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各行其是的局面。

    总之,科学知识的突飞猛进,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和改进,新的管理体制有待我们进一步磨合与完善。只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坚定信念,不断改革,积极探索,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具有我们学院特色的新路子,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吉林医药学院:1.医学实验中心,2.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3.教务处,4.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吉林 吉林 132013), http://www.100md.com(朱辛为,马健康,王柳行,李质馨,徐斌,陈忠航,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