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386
梦想的远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1.26
     【作者感言】

    生命里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时刻。我们也许听过、看过,但是却忘了把那些真正在我们的心灵之弦上留下一丝共鸣的故事记录下来。其实,感动有时候就发生在转身的那一刻。人们普遍认为,医生经过职业的训练后已变得冷酷而坚不可摧。事实上,每一次看到患者受着病痛的折磨,看到生离死别的场面时,身为医者,我们的内心也有震撼。我相信现在写下的点点滴滴,很多同行也可能在工作中遭遇到,并且也曾经有过相似的感悟和触动。

    儿时,我梦想成为一名医生,要像那些给我们治病,带我们走出病痛困扰的儿科医生一样。在我的眼中,他们真的非常了不起。儿科医生的形象,在我心中代表了伟大和崇高。

    很快走过了怀有梦想的少年时代,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医学院。

    学习,实习,读研,选专业,定科室……一步一步,最终,我来到了这家以儿科闻名全国的医院,但却没有成为我梦想中的儿科医生。
, 百拇医药
    人们都说,老人生病时的固执和倔犟让人心烦,而患病孩童的天真和懂事却让人心酸。有时候,这也成为了“久病床前无孝子”及“孩子是无辜的花朵”这些言论的依据。我所处的老年病房,和医院儿骨科及血液科是同一幢楼。孩子的哭闹和父母的不断劝哄,成为了楼内每天必不可少的交响乐。

    我没有成为儿科医生,是因为从实习到读研究生的3年里,我始终无法摆脱被孩子们情绪感染的困境。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睛里,没有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他们的淘气和顽皮才更让人难过;白血病的孩子会用小手帮他母亲拭去眼角的泪水,睁大眼睛问妈妈为何如此的伤心;绝望的父母即使失声痛哭,也一定会悄悄地躲着孩子哭,生怕被孩子瞧见;而到了手术室,又总是听到孩子在里面大哭,看到父母在外面抽泣……这些场景,如此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不能做到人们经常认为的“医生习惯了,就无所谓”。不幸和幸福的区别就在于,哀伤的背后总能挖掘到各种原因。

    我曾在内科重症监护室工作过一段时间。监护室后面有条通向手术室的走廊。每天上午,我都能看到躺在平台车上被送往手术室的孩子,其中较多的是3~5岁的模样,因为好动调皮有时会被安全绳绑住。当他们看到父母在门口停住不再跟随时,往往会一下子哇哇大哭,豆大的泪珠掉下来。有时,推车的护士会哄哄孩子,但这反而让他们哭得更凶。年轻的父母站在门口,有时听到母亲会忍不住激动的情绪,嚷着“我们不做了吧……”丈夫在一旁紧紧地抱住她,让她的身子靠着自己的肩头,轻轻用手捂住她的嘴。此刻的男人,不得不显露出他的坚强。此时,我就会想起母亲告诉我的往事:童年时的我前额撞伤时必须要在头皮缝针,母亲不忍看,是父亲抱着我做的,我哭的每一声都揪着父母的心,母亲说她真的好想冲进来抢走我“不做了……”
, 百拇医药
    大凡进过一次医院后,孩子们对穿白大衣的人就有了痛苦的记忆。哭闹的小孩子总让我束手无策,我的听诊器无论如何也无法履行它的使命。到了吃药打针的时候,小的孩子要骗要哄,而最令人难过的,却是看到懂事的孩子在接受治疗时还会反过来安慰他们的父母不要着急。孩子们的真性情,让我对亲情的理解来得更为真切。但是,当对某些疾病无法救治的时候,我又必须如实告诉孩子的家长。此时,这种情感的压力却让我感到了无限沉重,很难平静面对,因为我真的不想看到父母在一边悲痛欲绝,孩子却并不知道今天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天。

    就这样,我的梦想经不住动摇,我离儿科也越来越远。不是因为专业本身的艰辛和压力,而是来自于这些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的情感。所以,我珍藏了我的梦想,也发自心底地崇敬所有工作着的儿科医生,我的同行们。

    编后有感

    同行看同行,因为互有体会,感受就更为真实。

    我们崇敬那些呵护祖国花朵的天使,他们的耐心、爱心让人钦佩。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说那些“逃离”这个专业的医护人员不崇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底最柔软的那一块,“一线”们的“逃离”,更意味着他们对医学领域的责任感。

    愿每位天使,都找到最合适自己轻舞飞扬的地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