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348634
传承创新 交流发展 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纪要(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5期
传承创新 交流发展 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纪要 (五)
传承创新 交流发展 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纪要 (五)

     (续1月25日A10版)

    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及其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因此,探讨高效、特异、无创性测定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方法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大会特邀请美国休斯敦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生物技术学主任Conyers 教授报告了“碳纳米技术在诊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的分子靶向作用”。他们使用近红外荧光(NIRF)标记的单壁碳纳米管(SNVT)造影剂,大大增强了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AS病灶的显影效果,并为载药靶向治疗提供可能。

    碳纳米粒的聚集显像特性,使其在游离于血液循环时表现为极低回声反射的细微散射体,只有当其与组织因子结合而大量聚集于病灶时才会在靶区产生明显增强的回声信号,从而通过CT和MRI得以在清晰的背景环境下有效探测到强化突出的靶区病灶。碳纳米粒直径仅为1 nm,相当于DNA的宽度。小尺寸赋予它极强的易溶性和穿透力。它可以穿越血管内皮间隙,使血管外靶组织病变得以显影,从而大大提高了超声对血管外病变的早期诊断能力。碳纳米粒具有声散射特性的脂质体结构,可与AS病灶区域高表达的组织因子[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受体结合形成纳米载体抗体靶向脂质体并聚集于病灶区,显著增强病灶的显像。它不仅可显示血管的钙化、斑块和管腔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无管腔狭窄部位的斑块及其斑块的形态、大小和性质,从而早期预警动脉壁的损害和斑块的形成。

    碳纳米脂质体包载药物粉末或药物溶液后,定向聚集于靶区,可长时间持久地发挥药效。每个载药纳米粒的携药量可事先定量,靶区聚集纳米粒的数量也可通过其显像信号强度间接定量,这样载药纳米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精确量化靶区药物浓度,而且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可能。载药纳米造影剂靶向治疗可以把可溶的、不溶或难溶的药物特异性地送到病变局部并释放入靶细胞。这可大大提高针对性,减少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使“采用最适药量达到最大疗效”的愿望成为现实。

    Conyers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展示了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医学的进步带来的美好前景,体现了近代科学多学科交叉的共同发展趋势,高新科技也为中药制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以岭医药集团推出的超微粉通心络新剂型,由于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使人体吸收更充分,从而得以在减少用药剂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研究显示,通心络的超微粉与粗制粉相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对90%),心电图改善率(71.0%对67.1%),缓解胸闷胸痛、心悸自汗、气短乏力症状的有效率(91.3%对88.6%)均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提高5.7个百分点。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胶囊减小,服用更加安全、方便,患者依从性提高。超微粉通心络新剂型的研制成功为其进一步搭乘高科技的快车打下了基础。(全文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