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输液排气法比较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排气成功与否,是每位护士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通过几种排气法的比较,旨在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方法:传统排气法即将莫菲氏滴灌倒置,到液面至1/3~1/2时,将滴管迅速倒转180度使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流入下方管内,然后逐渐完成一次性排气。温东红等的排气法认为,将莫菲氏管下端输液管向上反折夹于手中,并挤压莫菲氏管一下或两下,使液面迅速达到1/2~2/3后,放松反折处,使莫菲氏管液体流入下方输液管内。我们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其步骤是:将莫菲氏管倒置,挤压数下,待液面充满莫菲氏管1/3时,再挤压滴管一下或两下。然后将莫菲氏管与水平面缓慢形成45度角,使液面流入下段输液管内,当看到液面降到下段之后,即将输液管完全垂直,此时莫菲氏管内液体快速流入下方,从而完成一次性排气。
结果:我们将300例输液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100例用传统排气法,乙组100例用温东红提倡的排气法,丙组100例为改良后排气法。通过观察和效果评定,甲组成功率为86%,乙组成功率为94.2%,丙组成功率为98%。可以看出,丙组的排气法成功率大于另外两组。
讨论:传统方法中当滴管倒转180度时,因液体快速倒转而形成晃动,易使液体在流动时不稳定而产生气泡。温东红等的排气法虽增加了压力,加快液体流入下段输液管内,可是易在反折处形成一小空隙,当放松手指之后,流入下段的液体常有一小气泡,从而影响了排气效果。改良后的排气法形成一角度后再将液体流入下段,减缓了液体的不稳定性,液体沿管壁始终成通畅状态,即缓冲了水流冲击,又不会因反折而产生小气泡。通过改良后排气方法,减少了气泡形成,避免因排出气泡而增加时间和浪费一些药液。
作者: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医院郭菁华, http://www.100md.com
方法:传统排气法即将莫菲氏滴灌倒置,到液面至1/3~1/2时,将滴管迅速倒转180度使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流入下方管内,然后逐渐完成一次性排气。温东红等的排气法认为,将莫菲氏管下端输液管向上反折夹于手中,并挤压莫菲氏管一下或两下,使液面迅速达到1/2~2/3后,放松反折处,使莫菲氏管液体流入下方输液管内。我们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其步骤是:将莫菲氏管倒置,挤压数下,待液面充满莫菲氏管1/3时,再挤压滴管一下或两下。然后将莫菲氏管与水平面缓慢形成45度角,使液面流入下段输液管内,当看到液面降到下段之后,即将输液管完全垂直,此时莫菲氏管内液体快速流入下方,从而完成一次性排气。
结果:我们将300例输液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100例用传统排气法,乙组100例用温东红提倡的排气法,丙组100例为改良后排气法。通过观察和效果评定,甲组成功率为86%,乙组成功率为94.2%,丙组成功率为98%。可以看出,丙组的排气法成功率大于另外两组。
讨论:传统方法中当滴管倒转180度时,因液体快速倒转而形成晃动,易使液体在流动时不稳定而产生气泡。温东红等的排气法虽增加了压力,加快液体流入下段输液管内,可是易在反折处形成一小空隙,当放松手指之后,流入下段的液体常有一小气泡,从而影响了排气效果。改良后的排气法形成一角度后再将液体流入下段,减缓了液体的不稳定性,液体沿管壁始终成通畅状态,即缓冲了水流冲击,又不会因反折而产生小气泡。通过改良后排气方法,减少了气泡形成,避免因排出气泡而增加时间和浪费一些药液。
作者: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医院郭菁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