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78754
现代与传统如何嫁接——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评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2.01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中医药现代教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他走过了自己的第50个年头。从1956年建立第一批共计6所中医院校发展到如今的32所,中医药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基本形成了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了中医药教育内涵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和学术发展;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然而也正是在2006年,由于“取消中医”事件的发生,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医药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现代中医药教育处于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已成为关系到中医存废的重大问题。

    ■院校教育:西医课程唱“主角”

    某中医药大学2004年制定的5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中医学专业,中医课时仅占33.86%,西医课时却占到39.38%,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26.76%,且后二者比例还有逐年增加之势。与此相对,西医院校学生一般只学30课时的中医内容。
, 百拇医药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秘书长刘振民介绍,上述现象绝非个案,1982年召开的“全国中医工作暨中医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规定,中医院校西医课程不得超过500课时,但实际上目前早已超过1500课时。一般来说,中医课时与西医课时已达到“五五开”,有的院校甚至出现了倒置,达到“四六开”。

    现在中医本科学制为5年,见习、实习时间大多是1年零3个月,假期每年3个月,4年共12个月(不含实习的1年),每年36周课堂教学时间中有36个双休日,每年72天,再加每年两周考试时间,4年共328天。“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即在5年中理论学习不足2年,仅有22个月。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多少呢?多达29~31门,基本上是普通课学时(外语、计算机、政治等)占1/3,西医占1/3,中医占1/3,也就是说5年中真正学习中医只有7个月时间。又有哪个天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好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呢?”刘振民对此深表忧虑。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课时都远远不够,”从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三甲中医院工作的高大夫说。据她介绍,由于目前的中医院在临床工作中也是西医当家,因而学生们在课后花费在西医课程学习上的时间更是远远多于中医。即便如此,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补习西医知识。“至于说完全用中医理念和手段看病,那根本不可能”。
, 百拇医药
    “如今许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中医、西医都没学好,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现在中医院的医师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西医水平又无法和专业西医医师相比,导致中医医院沦落成‘二流的西医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事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的贾谦研究员表示,西医内容当家,丧失中医特色是个别中医院校毕业生出现“初入校门时相信、热爱中医,毕业时不再信任中医药疗效,宁愿只用简单西药,工作后拥护取消中医”的怪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上,中医药高等教育照搬了西医的分科方式。“分科越来越细是西医的特点,大型西医院可有几十个科。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都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现在的中医院校教育采用了西医药院校的分科方法,不符合中医药的特点。”贾谦指出。

    刘振民表示,在临床经常可以看到一味六味地黄丸可通用多科、多病种,名老中医熟知药物的种植、采收、炮制,也往往自己发明有成药。可以说,医药不分、药无定法是中医的特点。然而,目前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将中医中药分开,基础与临床分开,针灸与中医分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如补中益气汤在教材中出现了45次,每次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分科过细导致学院派中医不熟悉中药,更不会中医的砭、针、灸、导引按跷等其他非药物疗法,也导致学中药的不懂医,甚至导致学针灸的不会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编后:在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关系到中医药院校生存与发展,乃至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现代中医药教育如何与传统相嫁接,从而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程,值得大家思考。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内容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基础。现代中医药教育西医课程唱主角,直接导致培养的学生不“中”不“西”。现代中医药教育改革必须重视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

    ■教学实践:课堂与临床各唱各的调

    中医经验(实践)便是中医学科学性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医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核心。因此,在解放前,边实践、边学习理论的师承教育模式一直是我国中医培养的主要途径。历代名医的成长经历也充分证明,早临床、多临床,先揣摩、后操作是成为名中医的秘诀。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采取的是基础课+临床课+毕业实习的三部曲模式。按照三部曲模式,在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操作机会。其实践部分一般在毕业前一年进行突击式临床实习。广西中医学院的黄学宽介绍,由于平时很少动手,学生到了医院后一时难以适应临床;同时因带教任务与医院评估、医生职称评定、奖金等联系甚少,带教医师也未经历教育艺术方面的培训,且多为缺乏临床经验的浅资历医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使学生到了临床后难以获得有效指导。有些临床实习,实际上是从事专家的秘书工作,抄写病历就是实习任务。只能观看教师表演,却不能动手触摸,走马观花,袖手旁观已成为实习过程中的一大“景观”。
, 百拇医药
    而且,由于目前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未形成人事管理一体化的院校合并,教师脱离临床,除老教授外,多数教师尤其是低资历教师缺乏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致使多数教材编写不规范,课堂教学内容与病房实际操作吻合度差。

    ▲编后:临床教学是高等中医教育中医类专业教学重要的环节。中医学实践性强,搞好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培养中医师目标、造就合格中医人才的基本保证。高等中医教育的临床教学,必须以中医药为主体,强化临床基本功训练,各教学基地应突出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点,从门诊到病房,从医疗到护理,从病历书写到临床分析,都要保持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并积极挖掘和探索中医治疗急症的经验,不断提高中医疗效,总结中医疗效规律,培养学生在中医诊疗技术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培养中医人才的特点,探索采用基础和临床交替教学,理论与实践滚动联系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是中医药教育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当前中医临床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
, 百拇医药
    ■研究生教育:脱离继承求创新

    名老中医邓铁涛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要求一位报考他博士研究生的学生背诵10首汤头,结果这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考题却难倒了这位在中医院校学习了8年的学生。对于这种现象,同样身为中医硕士的小王给出了原因:他所学习的专业为中医基础,该专业实际的研究方向应该为《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为了能够顺利毕业,我的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不这样不行啊,毕业论文要求要做实验,要有创新性。”贾谦认为,目前的中医院校片面强调所谓的创新,重视实验思维,忽视传统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继承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事实上,许多名医也往往有很深的传统文化造诣,如孙思邈“道合古今,学殚术数”、朱丹溪“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杨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等。中医学是以古代哲学(阴阳五行)为先导,吸收了古代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哲学思辨和形象感观去认识自然、人体和疾病,然后判断归纳,推理分析,从而得出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一门学科。因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是学好中医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令人忧虑的是,由于从小就接受化学、物理学等现代理工学科的教育,现在的学生们在进入中医药院校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非常少。广东省2005年高考学生在古文文句翻译、诗句欣赏等两方面有25%的试卷得零分。因而,很多专家认为,在整个社会系统文化氛围淡薄的情况下,中医药院校更应抓紧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据贾谦介绍,目前在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作为中医基础的中医经典课程却被不断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学生们不再能够通读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医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千金方》、《针灸大成》等等。从中医院校走出的学生基本是“传统文盲”。在教学中,重视实验而忽视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工夫训练,导致多数学生走向临床后不大会用中医理念看病。

    刘振民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基础教育系统的弱化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中医概念和理论的困难。学好中医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知识做基础,没有公式可套,不能靠演算得出答案,而建立在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从小通过数理化培养出逻辑化、概念化思维方式的学生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难免对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概念产生“玄学”的念头而排斥中医。
, 百拇医药
    贾谦指出,这种情况在研究生教育中尤其突出,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的教育模式和标准,提出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之本,如果中医硕士、博士只埋头动物实验,沉醉于现代医学的‘高精尖’指标,轻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忽略临床能力的培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忧虑。”贾谦说。

    ▲编后:我国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其学位制度实施始于1981年,开创了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以其学科特点和文化特征,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学科领域。

    从文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仍偏重于实验研究,临床训练时间不足,致使一部分研究生临床能力不强。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农村教育:人才培养基本缺位
, 百拇医药
    一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成名为“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研究”课题显示,我国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学历低、水平低,其中无学历者占36%,无职称者占17.95%,无执业资格者占15.16%。

    人力资源的调查表明,中医药人员在卫技人员中占24.21%,其中县级为15.43%,乡级为20.5%,村级为34.45%。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结构为,专科及专科以上者占19.93%,中专占43.82%,无专业学历者占36.25%。职称结构为,高级1.77%,中级19.28%,初级61%,无职称17.95%。执业资格比例为,执业医师32.17%,执业助理医师19.21%,乡村医生33.46%,无任何执业资格者15.16%,此问题在45岁以上的中医人员和村卫生室尤为突出。被调查者中,80%以上个人年度收入在两万元以下。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调查,由于目前的医师资格考试的操作考试中绝大部分是西医知识,而笔试中六分之一为纯西医内容,其余的均为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目内容,加上技能考试形式固定,考试内容刻板,某病某证型只能用教材上列举的某一个方,丝毫没有顾及中医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大部分民间中医过不了职业医师考试关。贾谦说,多年来,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则在非法行医。
, 百拇医药
    解放前,50万名中医大夫大部分分布于农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绝大部分是中医大夫,也主要在农村。然而我国目前的27万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师几乎全部都在县及县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几乎没有中医大夫。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各县的卫生学校也几乎不再培养中医大夫。“农村缺少中医,更缺少较高水平的中医师,这对我国13亿人口的卫生保健是十分不利的”,贾谦表示,现有的医政法规与政策应当放宽,急需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中医药教育、考试体系。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研究”显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迄今至2020年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大体以传统的中医学和骨伤专业为主,村卫生室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对目前在职的农村中医药人员,应选择半脱产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还有专家提出,在加强继续教育的同时,现行有关农村中医药人才政策应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编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据了解,2007年,有关部门将组织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实施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进行高等中医药院校为农村定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项目,计划培训5000人,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财政部将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到2007年,培养两万人;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人才培训项目,到“十一五”期末,计划培训4万人。我们相信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 http://www.100md.com
    ■继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医药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上海、北京等地相继进行了试点工作。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更是有了新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佘靖在“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我国近五年来共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254项,比“九五”期间增加近一倍;到“十五”期末,县(市、区)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达到85%,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受教育率达到77.9%。

    她同时指出,目前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农村、城市社区的覆盖面不广。二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三是部分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规划,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四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不能适应队伍需要,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五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支撑条件需要改善和加强,基地建设比较薄弱。
, 百拇医药
    现在的继续教育制度能否使现有中医师达到提高临床水平的目的呢?北京一家二级中医医院的马大夫告诉记者,虽然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获得相应的学分也是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的条件之一,但作为住院医师的他,一个人管着15张病床,真的没有精力在继续教育上花太多的精力,请别人代盖学分章的情况在像他这样的低年资医师中非常普遍。由于科里人手少,脱产学习更是基本不考虑。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继续教育中心的王文远表示,从目前继续教育项目内容上看,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不同要求,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选择的余地较小;缺乏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项目。而且,现已开展的中医继续教育项目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上,这对于强调实践的医学专业来说并不适宜。

    ▲编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院校教育是基础,继续教育是关键。一个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在院校接受扎实的基础性专业教育,更需要在执业过程中不断接受再教育,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因此,继续教育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必由之路。
, http://www.100md.com
    当前,中医药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薄弱环节,一是监督和评估制度不健全,对中医药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约束;二是考核和登记制度执行不严格,中医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与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等相结合的有关规定在不少地区尚未落实。因此,当前的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加强有关的制度建设,完善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本报记者 徐亚静

    ▲相关链接

    一、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

    千百年来,家传师授是中医药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如今,现代教育是主要培养模式。这个历史性的转变,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较好地完成了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接轨。

    二、基本形成了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
, 百拇医药
    从教育类型上说,不仅有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为主的普通专业教育,还开展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高等函授、自学考试和师承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成人教育,以及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中医药职业教育;从教育层次上说,有中专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博士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家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更好的继续深造和研究条件;从专业设置上说,本科专业有2类5个专业,研究生专业3类6个专业。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向性的需求,各院校还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开办了若干个专业方向,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三、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全国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民族医学院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1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4个研究院(所)为硕士授权单位。如今,中医药院校在校本专科生9.9万人,中专生10.3万人,研究生6000人,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1.5倍。已毕业本科生14万人,专科生2.7万人,研究生8000人,中专生15万人,以及西医学中医2万多人。国家先后实施了两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有1021名老中医药专家作为指导老师,带教并培养1343名继承人。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将要启动,600余名指导老师,近900名继承人将进入带教学习阶段。此外,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师队伍建设、教材改革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和提高。

    四、对外教育发展较快。

    经教育部批准,全国有20多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12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接受华侨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学习中医药。近年来,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学习自然学科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居第一位。在校中医药留学生总数3500多人,其中本科生1000多人。近5年毕业回国的中医药留学生1500多人,来华的中医药访问学者和进修生有5000多人。

    (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