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80163
外资在华并购2.0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2.02
     世界正在逐渐扁平化,跨国医药巨头们也在改变自己的在华并购策略。

    与过去仅仅进入医疗终端市场的市场寻求型投资不同,跨国医药公司在华并购的姿态,正从合资建厂单纯股权控制的初级策略(外资并购1.0版),向倚重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品、强力品牌、销售渠道等资源对接的资源寻求型(外资并购2.0版)转变。

    近期外资在华并购升级的两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一是拜耳收购东盛品牌药业务及相关资产,再一个就是联合美华与广药合作共享国内医药商业渠道资源。两项并购不仅给本土医药企业树立了榜样,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企业的本土影响力依然巨大。

    在华外资走了不少弯路。从1980年中国第一家合资药厂——日本大冢在天津的合资厂成立开始,辉瑞、罗氏、诺华、拜耳等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医药巨头的中国战略,一开始都不是采取资本手段来合资或收购资产或股权,而是先在中国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但除去资金实力雄厚的跨国巨头,其他外资在对中国市场丰富的地域性以及昂贵的自建销售网络成本的掌控能力上显得不尽人意。即使是身为欧洲第二大、全球第五大医药批发公司的联合医药集团,在进入中国这个复杂的市场环境之时,仍需要与本土企业对接,资源整合。

    如今对于外资来说,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显然更具收购价值。要想占据这块全球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蛋糕,除了收购资产、股权外,药品及其销售渠道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因为除了占据中国药品市场80%的医疗终端拥有的巨大诱惑力,这些中国医药巨头们专利即将到期的重磅级品种也需要中国巨大的OTC市场来消化。因此,在政策导向、企业需求和市场诱惑下,外资在华并购从市场寻求型向资源寻求型升级。

    随着2004年中国对外资开放医药分销领域,第一家永裕新兴成立之后,美国美华医药、日本日美健(中国)有限公司和日本华钟高科医药(北京)有限公司纷纷成立,而国内各大医药商业巨头重庆医药、北京医药、南京医药等则成为成就外资好事的重要媒介,不时传出与外资合资的消息。

    事实上,外资在华投资的升级,也与外资对中国综合投资环境的判断与自身的投资能力紧密相关。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决定了市场寻求型投资的增长;看中中国某些资源的优势,如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有价值的核心资产,决定了资源寻求型投资的增长。

    对于如何吸引外资并购的目光,未来可能要落在效率寻求型(外资并购3.0版)上,因为外资最终看中的,将会是投资后的资产整合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率改进。因为像上海强生、北京费森尤斯卡比、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些最初依靠与本地企业的合资合作,进而已经熟悉中国市场环境的外资企业目前已经纷纷由合资转变为独资。

    而这些先期步入在华医药市场的跨国公司更是拥有不可小窥的榜样力量。瑞士驻华大使丹特·马提内利认为,瑞士诺华过去10年间在中国取得的成功,为其他瑞士公司寻求在华商业契机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案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瑞士医药公司选择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http://www.100md.com(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