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资源保护与利用关系探讨
作者:贾谦 周青 黄建华 孟智斌 杜艳艳麝香,乃急救用药,广泛用于295种中成药,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味常用中药。目前,野麝资源日益匮乏,麝香价格大幅度上升。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保护麝资源,如何保证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证急救用药,都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一、 麝资源状况与保护措施
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别名香獐、香子,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麝属(Moschus)。在我国,麝共有5种,即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
麝体形小,体重8~15千克,体长70~100厘米,肩高40~60厘米,无角。公麝上犬齿发达,称为獠牙;母麝上犬齿短小,不露出唇外。耳大直立,眼大有神。公麝脐与阴囊之间有麝香囊,由外分泌腺体形成,是分泌香液和形成麝香的器官,向体外有一开口。该器官是麝类动物用于传播繁殖信息的器官。
麝类是典型的林栖、独居、草食性反刍动物,以针阔混交灌木林为栖息地。成麝循熟途活动,粪、尿有固定排放地点。昼夜不停走动,日均运动量50~70公里,主要目的为采食鲜嫩植物。春夏季节食物以青嫩枝叶、真菌类为主,秋冬季节采食苔藓、落地果、种子、常绿阔叶、干树叶等。全年可采食的植物种类有100多种,其中90%属中草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野麝350万头[1]。尽管当时麝资源丰富,国家仍考虑到对这一珍贵中药资源进行保护,以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954年10月,中共中央在批文中明确指出:“对几种特殊中药品种如牛黄、麝香、羚羊角、犀牛角和鹿茸都应有计划地开辟牧场,逐步解决。”
1955年和1956年,商业部、卫生部等两次召开全国中药专业会议,要求对资源稀少而又必不可少的野生动植物药材要积极变野生为家养家种。
1958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