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2357
荷兰患者朱斯特 吉尔斯和他的“同仁博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6日 人民网-健康时报
     “我常常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但每次睁开眼时却看到了医生们的微笑。我知道死神又一次溜走了,死神害怕中国医生。”

    “当你走到生命的边缘,发现那里生长着一朵美丽的花,你不敢去摘,唯恐掉入深渊。然而,一旦你勇于采撷,就会欣喜地发现,这朵花就是一枚钥匙,为你打开了生活另一道门。

    ”荷兰工程师朱斯特 吉尔斯是晚期肝癌(专题访谈咨询)患者,经过在北京同仁医院肿瘤中心两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很大改善,回国后在他的博客上告诉所有关心他的人,“这朵花就生长在中国!”

    2006年10月,在动身前往中国的前夕,在儿子马尼克斯的帮助下,朱斯特建立了这个博客,以便荷兰的亲朋了解他在北京治疗的整个过程。让朱斯特始料未及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许多人,都在关注着这个博客,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即将殒落的生命被拯救的奇迹!

    1.“2006年10月24日:妻子、儿子和我来到北京进行最后的尝试。我们一家人都清楚,这对我而言是最后一次机会……”——摘自朱斯特的博客
, http://www.100md.com
    朱斯特能来北京同仁医院,是他的朋友伊娃 夏洛特介绍的。

    伊娃是荷兰一位晚期结肠癌患者,因癌细胞已在腹腔广泛转移而被当地医生判定为“无法治疗”。伊娃来到北京同仁医院肿瘤(专题访谈咨询)中心接受了两个月的治疗,使肝脏转移灶消失,癌胚抗原降至正常。

    伊娃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朱斯特,推荐他到同仁医院治疗。朱斯特的肝癌已到了晚期,背部常常剧痛,在荷兰治疗无效后,又辗转美国、德国等国的一些著名医院求治,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你父亲的生命不会超过两个月……”一位德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这样告诉马尼克斯。

    就在朱斯特一家快要绝望时,伊娃带来的消息就像一道闪电撕开了绝望的阴云——一线生机出现了!很快,北京同仁医院肿瘤中心的牛旗博士收到了马尼克斯的电子邮件,详细介绍了父亲的病情,认真询问了治疗的具体细节及相关费用。

    今年38岁的牛旗博士在美国著名的范德比大学癌症治疗中心和哈佛大学的BIDMC医学中心做过研究,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牛旗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电话等方式与朱斯特一家进行了近半个月的沟通,把治疗的风险等如实告知。朱斯特全家反复权衡后,决定来北京进行“最后的尝试”。
, 百拇医药
    10月24日,朱斯特一家走进北京同仁医院南区的大门时,发现这座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医院如此安宁、整洁,和拥挤繁华的市中心相比,显得优雅从容。“这里非常适合父亲治病养息。”马尼克斯和母亲对医院环境很满意。

    “朱斯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肿瘤中心的护士们说,“每次给他打针时,他都不把疼痛表现出来,甚至会哼一些荷兰歌曲,显得很轻松,偶尔会特别大声地喊疼,然后向我们笑,表示只是开个玩笑…… ”

    “医生护士们都非常喜欢他,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马尼克斯说,“有的护士还给父亲买了镜框,把他两个小孙子照片装进去,摆在他床头,他特别高兴。”

    除了医护人员外,朱斯特一家还得到了出租车司机李师傅的很多帮助:“在中国,我们买了一部手机,如果需要外出就和他联系。李师傅是一个热心人,诚挚友善,他会把我们带到各种有特色的餐馆吃饭。”

, 百拇医药     留着板寸头的李师傅,说话粗声大气,显得很敦厚:“我经常接送来这儿治病的外国人,他们大老远跑到中国来,衣、食、住、行哪样都不懂,两眼一摸黑,不易啊!能帮我就帮,我当他们是哥们儿姐们儿。”

    2.“2006年10月25日:和李师傅在一起我们都很快乐,但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因为治疗很快就开始了。医生开始为我检查和治疗。”——摘自朱斯特的博客

    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牛旗发现朱斯特的病情又加重了,肝脏右叶后部的巨大肿瘤已长大到14×9厘米大小。更为糟糕的是,肿瘤紧贴下腔静脉,已向后侵犯到右肾和右肾上腺,同时向外侧侵犯到侧腹腔。

    “我们已使用基因方法治疗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获益率达70%。但是,朱斯特要先做一个大手术,然后各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才可能会有好结果。”牛旗坦诚地告诉朱斯特和他的家人,“但肿廇实在太大了,手术的风险非常大。”
, 百拇医药
    就在朱斯特一家左右权衡,犹疑不定的同时,朱斯特背部的剧痛有增无减,一向乐观的朱斯特有时也会忍不住痛苦地呻吟。牛旗一边安慰焦虑的马尼克斯母子,对朱斯特进行常规治疗,一边加紧制订更为稳妥的手术方案。

    每次朱斯特接受常规治疗的时候,朱斯特的家人就在外面等待。“我知道他们心里满是焦虑,所以,每次我出来时,展示给他们的都是微笑。”朱斯特说。

    10月31日,朱斯特在李师傅家的小院里度过了他59岁的生日,朱斯特夫妇还在长满金橘的树下照了不少合影,这些照片都放到了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浏览。

    “他非常喜欢聊天,喜欢交朋友。看到他心态如此好,我们也很高兴。”牛旗说,医院那天也为朱斯特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还送了他一套福娃做纪念品。

    肿瘤中心的戚晓东主任与医院其他专家共同商讨、分析朱斯特的病情后,认为肿瘤可以而且必须切除,并决定由外科于则利教授和肝脏肿瘤外科专业出身的牛旗博士来负责完成肝肿瘤切除术。
, 百拇医药
    手术前夕,朱斯特在博客上告诉朋友们:“我知道手术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方案。我在和死神进行最后一场博弈,我决定把胜负交给中国医生来判定。”

    3.“2006年11月9日:一个紧张和巨大的冒险即将开始。我的肿瘤就像一枚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如果不手术,所有的期待都只是一个梦想。”——摘自朱斯特的博客

    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极大,一共进行了将近七个小时,马尼克斯和母亲在手术室外一直站着,心绪复杂难言。

    牛旗博士说,由于肝脏肿瘤巨大,患者肝右叶相当于正常人肝脏的1.5倍,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肿瘤已侵犯到右侧腹壁、右肾和右肾上腺,侧腹壁处肿瘤也已有溃破出血,“仅仅是分离粘连、游离的肝脏肿瘤就花费了很长时间,并产生了多量的出血。稍有不慎,手术就会失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主刀的于则利教授和牛旗博士配合默契而流畅,手术紧张却有序地进行。终于,麻醉医师开始计时,在紧张得近乎凝滞的气氛中,只听到牛旗“钳子、结扎、钳子、结扎”的短促口令,紧贴下腔静脉钳夹离断肿瘤,紧贴右肾和右肾上腺切除肿瘤。手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 百拇医药
    手术室的门被推开了,“门的声音很轻,在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开,”马尼克斯说,他当时大脑已经成了一片空白,直到看到牛旗走出来,拿着一个透明的袋子,里面放着被切除的癌变部位时,他才意识到,手术成功了!

    “这些癌变部位竟然重达1100克,就是它在危胁着我父亲的生命!”

    马尼克斯和妈妈刚想松口气,却被告知接下来的时间更为重要,只有安全度过术后的危险期,病情才能算是稳定下来。

    果然,朱斯特从ICU被转送到普通病房的当天晚上,就出现了应急性溃疡、腹水、意识不清和谵忘等重度肝功能不全的症状。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往往会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由于医生们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使朱斯特术后病情逐步平稳。

    “我常常以为自己已经死了,但每次睁开眼时却看到了医生们的微笑。我知道死神又一次溜走了,死神害怕中国医生。”任何时候,朱斯特都不忘开玩笑。
, http://www.100md.com
    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朱斯特终于挺过了术后6天最艰难的日子。他从昏迷中醒来,激动地在电话中告诉他的荷兰医生:“我仍然活着!”他认为自己除了需要吸氧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强壮的人”。

    一直挂念着朱斯特的李师傅来看望他时,朱斯特非常高兴。术后一个月,李师傅带朱斯特一家去锦江饭店吃饭,朱斯特健步如飞地走上二楼的餐厅。“他看上去比我还有劲头!”李师傅说。

    4. “2006年12月21日,我在正确的时间来到正确的地点,接受了正确的治疗!我来到了北京,我非常幸运!”

    ——摘自朱斯特的博客

    病情好转后,朱斯特开始思念家乡:“我渴望回家,渴望见到孙子和朋友们,渴望躺在自己的床上。”

    经过全面检查,12月21日,朱斯特可以出院了。朱斯特让儿子做了一个3层的大蛋糕送给医护人员,“我们在一起的这两个月相处非常愉快,整洁的病房,清新的空气,亲切尽职的医生护士们,还有所有友善、热心的人们,这一切真令人难忘。”
, http://www.100md.com
    朱斯特征询李师傅意见后,请一位中国书法家写了“妙手回春”的条幅,当他把这份中国式的谢意郑重地送给牛旗时,牛旗发现朱斯特的蓝眼睛里有泪光在闪烁。

    回国后,朱斯特的身体状况让给他治疗过的荷兰医生惊讶万分!“他们说,这真是难以置信,这真是奇迹!”

    “当我真正躺在自己家的床上时,我又开始怀念起北京病房里的那张床。最初我躺在上面时有些担心,现在一切都好了,那张床成了我生命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

    很多人通过朱斯特的博客了解了他的治病经历,主动和他联系,他则一一答复,热心地把自己的治疗经过告诉大家。

    如今,在北京同仁医院肿瘤中心的特需病房中,住着二十几位外籍病人。“他们都是癌症晚期患者,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德国和荷兰等国家。”牛旗博士笑着说,“现在想来我们肿瘤中心看病的外国人特别多,我们这里越来越像一个联合国了!”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