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吸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临床护理中在气管导管吸痰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笔者通过观察、学习以及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临床护理中关于气管导管吸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熟悉必要的呼吸系统解剖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临床上以声门、喉头定位:成人平C4~6,小儿平C3~4水平。门齿到声门的距离一般为13~15 cm,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一般为28~32 cm,鼻孔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为28.4~33 cm,而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4 cm,经鼻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6 cm,通过这些数据,再参照气管导管上面的刻度,可以指导吸痰时吸痰管进入的长短,作到心中有数。
2 吸痰管的选择每次吸痰时备两根吸痰管,一根用于口腔吸痰,一根用于气管吸痰。选择吸痰管时,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管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易造成损伤,且吸痰管不易导入气管导管;吸痰管过细,产生负压小,吸痰不彻底,容易造成气管导管堵管现象的发生,使患者躁动,严重者发生长期缺氧,产生脑缺氧或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对于婴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气管狭小,组织娇嫩,淋巴组织丰富,局部易于损伤及感染,操作时稍有不慎可发生声门及喉头水肿,以致呼吸困难,故婴幼儿及新生儿吸管质地要求柔软,开孔要大,管端光滑,侧孔相对宜大,便于吸出分泌物,减少气管损伤。
3 吸痰时应注意
3.1 每次吸痰前后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吸痰前3~5 min先向气管插管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于气管内粘稠痰液,可以向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如不奏效且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躁动,可考虑更换气管导管,否则易发生痰液堵管现象。
3.3 吸痰操作时无菌吸痰管应慢慢插入气管导管,用负压间断吸引,边旋转边吸引至痰净逐渐退出,切勿上下抽动,动作宜轻、稳、快,避免将气管导管带出或引深改变其位置。当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后,吸痰的动作应该轻柔,避免动作过粗导致气管粘膜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口腔吸痰时也应轻柔且到位,避免多次反复吸痰,否则声门附近粘膜水肿,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困难和发音嘶哑及咽部疼痛。但当痰过多时应尽快吸除。
3.4 防止低氧血症 所有患者均于每次吸痰前及吸痰间隙间断吸入100%纯氧至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负压吸引不超过50 mm Hg,否则容易导致低氧血症或肺不张。
3.5 一根无菌吸痰管只能一次用于1例患者,口腔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应用,不能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3.6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 (1)听诊双肺有否痰鸣音;(2)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3)患者咳嗽;(4)每4~6 h经过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套囊里的空气放出,10 min后再充气,套囊的大小以不过度压迫气管粘膜为准,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粘膜缺血坏死[2]。
4 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吸痰管冲洗液不宜用生理盐水,可用12.5%碳酸氢钠溶液[3]。气管内吸痰对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吸痰管插入气管,刺激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的吸痰管插入,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是一种刺激,易造成感染。据文献报道,肺的蒸发面积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
5 体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已不满足于术中无痛,而是希望在术中无痛的基础上充分镇静遗忘、良好肌松、无牵拉反应,同时临床上小儿、老人、疑难危重患者、特殊体位以及专科患者的增加,使全身麻醉患者增加。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病情、持续麻醉作用、呼吸功能不全、体温异常、术中出现严重意外、医生给药时机掌握、手术时间长短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术毕不能及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带管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带管返回病房,这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为避免缺氧等意外情况发生,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吸痰操作是ICU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通过学习改进吸痰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痛苦和减少因吸痰不当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湘萍,赖旭春,黄伟梅.减轻ICU患者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现代护理,2004,10:269.
2 刘桂娟.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79380.
3 王玉梅,张秀萍,王爱霞.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改进与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1.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麻醉科, 百拇医药(王翠娟 张树海)
1 熟悉必要的呼吸系统解剖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临床上以声门、喉头定位:成人平C4~6,小儿平C3~4水平。门齿到声门的距离一般为13~15 cm,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一般为28~32 cm,鼻孔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为28.4~33 cm,而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4 cm,经鼻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6 cm,通过这些数据,再参照气管导管上面的刻度,可以指导吸痰时吸痰管进入的长短,作到心中有数。
2 吸痰管的选择每次吸痰时备两根吸痰管,一根用于口腔吸痰,一根用于气管吸痰。选择吸痰管时,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管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易造成损伤,且吸痰管不易导入气管导管;吸痰管过细,产生负压小,吸痰不彻底,容易造成气管导管堵管现象的发生,使患者躁动,严重者发生长期缺氧,产生脑缺氧或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对于婴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气管狭小,组织娇嫩,淋巴组织丰富,局部易于损伤及感染,操作时稍有不慎可发生声门及喉头水肿,以致呼吸困难,故婴幼儿及新生儿吸管质地要求柔软,开孔要大,管端光滑,侧孔相对宜大,便于吸出分泌物,减少气管损伤。
3 吸痰时应注意
3.1 每次吸痰前后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吸痰前3~5 min先向气管插管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于气管内粘稠痰液,可以向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如不奏效且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躁动,可考虑更换气管导管,否则易发生痰液堵管现象。
3.3 吸痰操作时无菌吸痰管应慢慢插入气管导管,用负压间断吸引,边旋转边吸引至痰净逐渐退出,切勿上下抽动,动作宜轻、稳、快,避免将气管导管带出或引深改变其位置。当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后,吸痰的动作应该轻柔,避免动作过粗导致气管粘膜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口腔吸痰时也应轻柔且到位,避免多次反复吸痰,否则声门附近粘膜水肿,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困难和发音嘶哑及咽部疼痛。但当痰过多时应尽快吸除。
3.4 防止低氧血症 所有患者均于每次吸痰前及吸痰间隙间断吸入100%纯氧至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负压吸引不超过50 mm Hg,否则容易导致低氧血症或肺不张。
3.5 一根无菌吸痰管只能一次用于1例患者,口腔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应用,不能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3.6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 (1)听诊双肺有否痰鸣音;(2)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3)患者咳嗽;(4)每4~6 h经过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套囊里的空气放出,10 min后再充气,套囊的大小以不过度压迫气管粘膜为准,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粘膜缺血坏死[2]。
4 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吸痰管冲洗液不宜用生理盐水,可用12.5%碳酸氢钠溶液[3]。气管内吸痰对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吸痰管插入气管,刺激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的吸痰管插入,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是一种刺激,易造成感染。据文献报道,肺的蒸发面积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
5 体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已不满足于术中无痛,而是希望在术中无痛的基础上充分镇静遗忘、良好肌松、无牵拉反应,同时临床上小儿、老人、疑难危重患者、特殊体位以及专科患者的增加,使全身麻醉患者增加。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病情、持续麻醉作用、呼吸功能不全、体温异常、术中出现严重意外、医生给药时机掌握、手术时间长短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术毕不能及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带管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带管返回病房,这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为避免缺氧等意外情况发生,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吸痰操作是ICU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通过学习改进吸痰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痛苦和减少因吸痰不当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湘萍,赖旭春,黄伟梅.减轻ICU患者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现代护理,2004,10:269.
2 刘桂娟.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379380.
3 王玉梅,张秀萍,王爱霞.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改进与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1.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麻醉科, 百拇医药(王翠娟 张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