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 48 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属中医“肝瘟”范畴,病情复杂而严重,是肝炎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对其治疗迄今尚无特殊之疗法,我科将 2000-01~2005-08收治的 48 例重型肝炎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 例患者中,男 34 例,女 14 例,最大年龄 58 岁,最小年龄 26 岁,平均 46 岁。按临床类型分,亚急性重型肝炎 18 例,慢性重型肝炎 30 例,按病原学分,乙型 42 例,丙型 4 例,甲乙重叠型 2 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 28 例,对照组 20 例,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 10 例,慢性重型肝炎 18 例;对照组亚急性重型肝炎 8 例,慢性重型肝炎 12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及病原学分型相仿,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5 年北京第 5 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所制订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如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E、酵母、乳酸菌素片、乳果糖、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有上消化道出血者静脉推注立止血,口服凝血酶;有感染者予头孢二代或头孢三代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头孢噻肟钠,菌必治等;有肝昏迷者予谷氨酸钠或精氨酸等抗肝昏迷,同时予促肝细胞生长素 120~180 mg+10%葡萄糖 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进行辨证施治,具体辨证用药如下。
1.2.1 热毒炽盛主证:发病迅速,高度乏力,重度腹胀,明显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黄疸急剧加深,身目呈深黄色,高热口渴,小便深黄如浓茶,舌红或暗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方药:解毒化淤汤(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谌宁生主任医师经验方)为主,药用白花蛇舌草、茵陈、赤芍、丹参各 30 g,田基黄、山栀子、郁金、菖蒲各 10 g,木通、枳壳各 6 g,生大黄 10~15 g(后下),甘草 5 g。
1.2.2 热迫心营主证:起病急骤,身目尿深黄,皮肤尤其是注射部位大片淤斑,吐血,衄血或便血,神志异常,舌红绛,脉弦大。治则:解毒凉血,醒脑开窍。方药:凉血散淤汤为主,药用,赤芍 80g,(另煎兑服)、丹参、葛根、白茅根、茵陈各 30 g,生地、丹皮、半枝莲各 20 g,白花蛇舌草、虎杖各 15 g,同时送服安宫牛黄丸。
1.2.3 湿浊内闭主证:面色苍黄,神疲乏力,胸膈痞满,腹胀尿少,时时呕恶,神志昏糊,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利湿,化痰开窍。方药:菖蒲郁金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药用瓜蒌实、丹皮各 15 g,栀子、连翘、菖蒲、郁金、菊花、前仁、法夏各 10 g,黄连 6 g,滑石 20 g,茵陈 30 g,竹沥 10 ml(兑服)。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存活 7 例,死亡 3 例,存活率 70%,对照组存活 3 例,死亡 5 例,存活率 37.5%,治疗组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活 12 例,死亡 6 例,存活率 66.7%,对照组存活率 4 例,死亡 8 例,存活率 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基因突变、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及微循环障碍有关,病理改变复杂,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本文治疗组病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促肝细胞生长素能刺激肝细胞 DNA 蛋白质合成与有丝分裂,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脏组织的修复,恢复肝功能。另外可增强枯否氏细胞、NK 细胞、T细胞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清除及吞噬病原体及其毒素。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医治疗重型肝炎仍强调辨证,据笔者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显示,重型肝炎临床证型以热毒炽盛,热迫心营,湿浊内闭为主,其中又以热毒炽盛,热迫心营占绝大部分,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活血祛淤,本文中的解毒化淤汤、活血散淤汤组方即体现了这一点,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偏重于清热解毒,后者偏重于凉血化淤。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 415300), 百拇医药(刘定奇)
重型肝炎属中医“肝瘟”范畴,病情复杂而严重,是肝炎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对其治疗迄今尚无特殊之疗法,我科将 2000-01~2005-08收治的 48 例重型肝炎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 例患者中,男 34 例,女 14 例,最大年龄 58 岁,最小年龄 26 岁,平均 46 岁。按临床类型分,亚急性重型肝炎 18 例,慢性重型肝炎 30 例,按病原学分,乙型 42 例,丙型 4 例,甲乙重叠型 2 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 28 例,对照组 20 例,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 10 例,慢性重型肝炎 18 例;对照组亚急性重型肝炎 8 例,慢性重型肝炎 12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及病原学分型相仿,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5 年北京第 5 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所制订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如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E、酵母、乳酸菌素片、乳果糖、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有上消化道出血者静脉推注立止血,口服凝血酶;有感染者予头孢二代或头孢三代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头孢噻肟钠,菌必治等;有肝昏迷者予谷氨酸钠或精氨酸等抗肝昏迷,同时予促肝细胞生长素 120~180 mg+10%葡萄糖 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进行辨证施治,具体辨证用药如下。
1.2.1 热毒炽盛主证:发病迅速,高度乏力,重度腹胀,明显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黄疸急剧加深,身目呈深黄色,高热口渴,小便深黄如浓茶,舌红或暗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方药:解毒化淤汤(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谌宁生主任医师经验方)为主,药用白花蛇舌草、茵陈、赤芍、丹参各 30 g,田基黄、山栀子、郁金、菖蒲各 10 g,木通、枳壳各 6 g,生大黄 10~15 g(后下),甘草 5 g。
1.2.2 热迫心营主证:起病急骤,身目尿深黄,皮肤尤其是注射部位大片淤斑,吐血,衄血或便血,神志异常,舌红绛,脉弦大。治则:解毒凉血,醒脑开窍。方药:凉血散淤汤为主,药用,赤芍 80g,(另煎兑服)、丹参、葛根、白茅根、茵陈各 30 g,生地、丹皮、半枝莲各 20 g,白花蛇舌草、虎杖各 15 g,同时送服安宫牛黄丸。
1.2.3 湿浊内闭主证:面色苍黄,神疲乏力,胸膈痞满,腹胀尿少,时时呕恶,神志昏糊,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利湿,化痰开窍。方药:菖蒲郁金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药用瓜蒌实、丹皮各 15 g,栀子、连翘、菖蒲、郁金、菊花、前仁、法夏各 10 g,黄连 6 g,滑石 20 g,茵陈 30 g,竹沥 10 ml(兑服)。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存活 7 例,死亡 3 例,存活率 70%,对照组存活 3 例,死亡 5 例,存活率 37.5%,治疗组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活 12 例,死亡 6 例,存活率 66.7%,对照组存活率 4 例,死亡 8 例,存活率 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型肝炎,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基因突变、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及微循环障碍有关,病理改变复杂,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本文治疗组病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促肝细胞生长素能刺激肝细胞 DNA 蛋白质合成与有丝分裂,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加速肝脏组织的修复,恢复肝功能。另外可增强枯否氏细胞、NK 细胞、T细胞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清除及吞噬病原体及其毒素。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医治疗重型肝炎仍强调辨证,据笔者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显示,重型肝炎临床证型以热毒炽盛,热迫心营,湿浊内闭为主,其中又以热毒炽盛,热迫心营占绝大部分,治疗大法为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活血祛淤,本文中的解毒化淤汤、活血散淤汤组方即体现了这一点,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偏重于清热解毒,后者偏重于凉血化淤。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 415300), 百拇医药(刘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