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垂体腺瘤;诊断标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垂体腺瘤;诊断标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关键词垂体腺瘤;诊断标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1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2垂体腺瘤的命名及分类,3垂体腺瘤的诊断,4垂体腺瘤的治疗原则,5参考文献
关键词 垂体腺瘤;诊断标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腺垂体由前叶、中间叶和包绕垂体柄的袖套也称结节部三部分组成,是颅内按体积或重量计算发生肿瘤机会最多的部位。近些年,随着现代病理学、现代放射学、医学影像学技术、临床内分泌检测手段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手段有了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现综述如下。
1 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
据文献报道,原发于垂体的肿瘤即垂体腺瘤,人群发病率为1/10万,也有的报告可高达7/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但在尸检中发现率为20%~30%[1]。近年来,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2]约15%~20%。垂体腺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微腺瘤多见于21~30岁年龄组,大垂体腺瘤高发于41~50岁年龄组。
2 垂体腺瘤的命名及分类
2000年WHO新分类方法中将鞍区肿瘤分为二类:颅咽管瘤和颗粒细胞瘤,将原来的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统一命名为颗粒细胞瘤[3]。垂体腺瘤的分类以往按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染色的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混合性四种,肿瘤直径<1cm的为垂体微腺瘤,>1cm的为大腺瘤,>3cm的为巨大腺瘤。近些年来,由于内分泌激素检测的进步和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及染色方法的改进,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把形态(组织化学和电镜)和功能(临床表现)相结合的垂体腺瘤的新分类方法已经形成,即分为:泌乳素细胞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无内分泌功能细胞腺瘤、恶性垂体腺瘤。此外由杨天恩提出,张雪君、张永录等修订的垂体腺瘤的TS分期法(T:肿瘤大小:S:内分泌失调及代谢障碍),以此方案处理和分析病例后,选择治疗方案,对预后有指导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最近, Kovacs K等[4]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的研究后认为,垂体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五个方面:临床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所见及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电镜检查。Kovacs K[4]认为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这一分类标准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瘤分类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7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