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6年第22期
编号:11376304
补肾中药成骨作用的研究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22期
补肾中药,1中医“肾补骨”理论的概述中医发展之初就发现了肾与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现代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对“肾补骨”理论的佐证,3临床上补肾中药对于相关骨病的治疗,4现代医学对于补肾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人们对于补肾中药所具有的成骨作用已经没有太大争议,但是究其原因及机制
     补肾中药成骨作用的研究现状 (pdf)

    中医中药作为祖国文化的传统宝藏,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老的中医再次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其中以“肾补骨”理论为指导的对于补肾中药成骨作用机理的研究更是成为了一个热点。

     1 中医“肾补骨”理论的概述中医发展之初就发现了肾与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天下致道谈》就有“凡彼治身,勿在积精,虚实常有,慎用勿忘,勿困勿穷,筋骨凌强。”由此开始,后世的中医典籍中对肾与骨的关系多有论述,从而发展出完整而系统的肾主骨理论。中医所说的肾,与解剖学上的肾脏有一定关系,但更多是指影响全身的功能方面。“肾主骨”是说肾与骨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都与肾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则“齿更发长”,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反之肾精亏损,则骨髓生长乏源,骨骼失养,骨矿含量下降,骨密度下降,则会产生“骨枯”,“骨极”,“骨痿”。如《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五藏所主,肾主骨”;《千金要方·骨极》中说:“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身痹脑髓酸”。

     2 现代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对“肾补骨”理论的佐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骨矿物含量(BMC)的测定为研究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提供了客观指标。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BMC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与中医女七男八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有着惊人的一直性,这充分证明了中医学记载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结论是正确和科学的[1]。人到中年,生理功能日渐衰退,骨骼变化尤为明显,骨质变脆易发骨折。王际孝、林振福等在对中老年肾虚患者骨矿含量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中老年人肾虚患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同龄组健康人[2]。还有研究对长春地区人群和肾虚人群的桡、尺骨BMC值进行统计比较发现:正常组BMC值与中医理论所说的规律性变化相一致,而肾虚组BMC值则低于正常组[3]。丁桂芝、李仁康等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亦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3 临床上补肾中药对于相关骨病的治疗

    3.1 补肾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继而发生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进入21世纪,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