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毕业生;,就业工作;,择业观,,毕业生;,就业工作;,择业观,1探索就业市场规律,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毕业生推销自己的关键一步,3强化毕业生教育和管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路。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针对当前毕业生择业状况,教育毕业生降低一次性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向社会推销自己,同时,强化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铺路,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工作; 择业观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从1996年开始的,大学生就业方式由“统包统分”转向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毕业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双向选择”。鉴于这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际上在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步形成的同时,毕业生群体已经进入了社会并参与了人才市场的竞争。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已成大趋势。
1 探索就业市场规律,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
人才市场也同商品市场一样,有其供求变化的规律。既然人才供求已被推向市场,就要研究和探索其变化的规律。高校扩招后使高校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高校扩招后,当年招生数达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48%;2000、2001年扩招增幅分别为38%和13%,2002年,增幅虽降至10%左右,但招生总人数已达340万人,是1998年的3倍多。与此相应,2001年高校毕业生数达115万人,2002年达145万人,而后2003年达212万人,2004年达250万人,到2005年越过250万人,比2002年又增长一倍。1996~2002年,大学生一次签约率分别为94%,97%,77%,79%,82%,90%,80%,截止2003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76%。2001年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2003年约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由此可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从这些现象看,近几年人才仿佛有“过剩”的趋势,借用社会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学生遍地都是”。难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真的饱和了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5.7%(美国60%,日本、韩国3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