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后势将持续走强
中药材何首乌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属于小三类品种,销量平平,价格低迷,不为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所重视。但进入21世纪后,何首乌异军突起,销量锐增,价格攀升,进入了畅销品种的行列,并成为亮点品种之一,令众商刮目相看。
何首乌缘何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品种,一跃成为众商关注的热点品种呢?
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何首乌(别名首乌、地精、陈知白、马肝石等)为蓼科多年生缠绕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块根入药。秋冬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褐色、晒干,称为制首乌。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生首乌味甘、苦,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补肝、益肾、养血、袪风之功效,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皂白、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痔疾、肠燥便秘等症,外用于白癜风、疥疮顽癣、皮肤瘙痒等症。我国药用何首乌已有千年历史,早在古医药经典著作《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对何首乌的作用均有精辟论述,并称之为“滋补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何首乌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强壮神经、健脑益智、降血糖等作用,用于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症。何首乌除药用外,还进入了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
, 百拇医药
由于何首乌特殊的疗效及用途的广泛,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两个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从1998年至2007年十年热销不衰,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俏货。从国内市场需求看,我国各大制药集团、保健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化工、美容等厂家,用何首乌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2000余种产品,其中所生产的新药、特药、中成药和保健品等多达800余种,投入医药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品种供不应求。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何首乌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传统中药材,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从1999年起,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势头,特别是全球经济形势的转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何首乌出口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据有关外贸出口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何首乌出口国家已由53个增加至104个,出口量每年递增,1998年为50吨,预计2007年为250~300吨。
资源匮乏,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何首乌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其中以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产量最多。市场需求几乎完全依靠野生提供,家种品寥寥无几。1998~2007年十年时间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现先稳后紧的态势。
,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需求不旺,何首乌用量很少,产大于销,收购价每千克(下同)只有1元左右,产区很少有人去采挖,产量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国际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0~2006年七年间由500吨锐增至1300吨,同时产地收购价与全国药材市场的销售价也在同步上涨,2000年收购价上涨至2~3元,产区群众一天可以采挖50~100千克,收入达200~300元之多,等于种一亩玉米的收入,于是从2000年起,产区群众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哄而起,连年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掘地三尺,甚至连幼根也不放过,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何首乌的产量每年递减20%左右。据业内资深专家估算,20世纪80年代全国何首乌的蕴藏量在8000~10000吨,90年代锐减至4000~5000吨,2000~2002年已减至3000吨左右,2003~2004年再骤降至500~700吨,2005年又减至300~500吨。据来自主产地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的信息,2006年何首乌收购量只有300吨左右。由于野生何首乌产量的逐年锐减,供应市场的货源主要靠“吃”历年库存维持,但近年各地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呈空虚之势,部分药市已呈零库存,无大货可供,导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由于何首乌供应缺口每况愈下,我国内销外销受到冲击,不少企业因无原料只好停产或减产,外贸也缩减了何首乌出口量。
, http://www.100md.com
后市走强,缺口加大价格攀升
何首乌产量的逐年大幅下滑、库存空虚以及市场需求的有增无减,更使市场雪上加霜。“物以稀为贵”,拉升何首乌价格逐年上涨。据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何首乌价格走势的调查显示,1998~1999年市价为6~7元(全国平均价,下同),2000~2001年上涨至8~9元,2002~2003年又涨至9~10元,2004~2005年再涨至10~11元,2006年已攀升至12~13元,一些药市已升至15元。
业内资深人士对何首乌后市分析预测称:市场需求将不断升温,用量逐年增大,但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濒临绝迹,后市难以为继,短期内不易缓解,后市价格将不断攀升,2007~2008年市价将突破20元大关。因此,将何首乌由野生引为家种,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市场急需已迫在眉睫。, 百拇医药(丁立威 丁乡)
何首乌缘何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小品种,一跃成为众商关注的热点品种呢?
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何首乌(别名首乌、地精、陈知白、马肝石等)为蓼科多年生缠绕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块根入药。秋冬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干燥,称生首乌;再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均呈褐色、晒干,称为制首乌。制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生首乌味甘、苦,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补肝、益肾、养血、袪风之功效,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皂白、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痔疾、肠燥便秘等症,外用于白癜风、疥疮顽癣、皮肤瘙痒等症。我国药用何首乌已有千年历史,早在古医药经典著作《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对何首乌的作用均有精辟论述,并称之为“滋补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何首乌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强壮神经、健脑益智、降血糖等作用,用于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症。何首乌除药用外,还进入了食品、保健、化工、美容等行业。
, 百拇医药
由于何首乌特殊的疗效及用途的广泛,不但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国际市场,两个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之势,从1998年至2007年十年热销不衰,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俏货。从国内市场需求看,我国各大制药集团、保健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化工、美容等厂家,用何首乌为主要原料研发生产了2000余种产品,其中所生产的新药、特药、中成药和保健品等多达800余种,投入医药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部分品种供不应求。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何首乌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传统中药材,更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从1999年起,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势头,特别是全球经济形势的转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何首乌出口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据有关外贸出口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何首乌出口国家已由53个增加至104个,出口量每年递增,1998年为50吨,预计2007年为250~300吨。
资源匮乏,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何首乌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其中以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产量最多。市场需求几乎完全依靠野生提供,家种品寥寥无几。1998~2007年十年时间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呈现先稳后紧的态势。
, http://www.100md.com
20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需求不旺,何首乌用量很少,产大于销,收购价每千克(下同)只有1元左右,产区很少有人去采挖,产量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国际市场对何首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00~2006年七年间由500吨锐增至1300吨,同时产地收购价与全国药材市场的销售价也在同步上涨,2000年收购价上涨至2~3元,产区群众一天可以采挖50~100千克,收入达200~300元之多,等于种一亩玉米的收入,于是从2000年起,产区群众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哄而起,连年采取地毯式的滥采滥挖,掘地三尺,甚至连幼根也不放过,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何首乌的产量每年递减20%左右。据业内资深专家估算,20世纪80年代全国何首乌的蕴藏量在8000~10000吨,90年代锐减至4000~5000吨,2000~2002年已减至3000吨左右,2003~2004年再骤降至500~700吨,2005年又减至300~500吨。据来自主产地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的信息,2006年何首乌收购量只有300吨左右。由于野生何首乌产量的逐年锐减,供应市场的货源主要靠“吃”历年库存维持,但近年各地库存已基本消化殆尽,呈空虚之势,部分药市已呈零库存,无大货可供,导致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由于何首乌供应缺口每况愈下,我国内销外销受到冲击,不少企业因无原料只好停产或减产,外贸也缩减了何首乌出口量。
, http://www.100md.com
后市走强,缺口加大价格攀升
何首乌产量的逐年大幅下滑、库存空虚以及市场需求的有增无减,更使市场雪上加霜。“物以稀为贵”,拉升何首乌价格逐年上涨。据对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何首乌价格走势的调查显示,1998~1999年市价为6~7元(全国平均价,下同),2000~2001年上涨至8~9元,2002~2003年又涨至9~10元,2004~2005年再涨至10~11元,2006年已攀升至12~13元,一些药市已升至15元。
业内资深人士对何首乌后市分析预测称:市场需求将不断升温,用量逐年增大,但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濒临绝迹,后市难以为继,短期内不易缓解,后市价格将不断攀升,2007~2008年市价将突破20元大关。因此,将何首乌由野生引为家种,扩大种植面积,满足市场急需已迫在眉睫。, 百拇医药(丁立威 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