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1379728
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8期
     近期,荣获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诸多研究项目,展示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者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推动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中医理论在重大难治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创新

    1.针对世界性不孕不育患病率显著上升,以及现代生殖医学防治的缺陷,“补肾益气活血法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和促进胎儿生长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以临床观察与实验技术平行对照、相互结合,进行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证实了补肾益气活血法有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提高胚泡着床率以及促进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生长的明显疗效及明确机理,能显著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以及明显改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2.β-地中海贫血属世界上发病高、危害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与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中医肾生髓、髓生血的理论,并验证了其客观性,揭示了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对中药治疗该病从理论基础、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和可能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理论认识。
, 百拇医药
    3.“阴虚阳虚证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关系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可能是阴虚、阳虚证患者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变化之一”的科学假说,发现了人参总皂苷是参附汤和生脉散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最佳有效部位,并阐明了其作用机理。

    4.“分期辨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以实验研究阐明了醒脑开窍方药能有效调节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转运体和蛋白基因,祛风活血通络方药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微小循环障碍,养肝熄风药配合针刺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

    5.“中西医结合防治白内障的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首次报道了以归肝经明目为主的一些中药和中药单体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晶状体混浊,并揭示了其通过调控凋亡基因表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诱导调亡的信号转导机制。

    此外,在“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痴呆”的病机学说,中药在多环节与多靶点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针刺通过调整脑内交感活动缓解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机制,中西药结合增加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创新。
, 百拇医药
    中药筛选规程和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创新

    1.针对世界性老年医疗保健问题日益严峻,“补益脾肾法在老年医学中的应用”在对补肾生精、滋肾养阴、补肾益气、健脾益气四法延缓衰老以及补益肾脾配合其他方法治疗老年性疾病进行系统的临床及机理研究基础上,制定了延缓衰老中药筛选规程和临床观察规范。

    2.“气血并治方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中药配伍全成分研究思路,建立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紫外光谱和质谱结合分析中药复方配伍全成分、确定各成分归属和配伍规律化学物质成分的可靠方法,为中药配伍后化学物质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3.“血瘀量化诊断、生物学基础及病证相关研究”探索了应用多元统计、随机神经网络和隐结构模型等处理中医证候研究的数据资料,创制了科学性强的血瘀证量化记分表,发现了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有关的差异基因。

    此外,以药测证绘制了肾虚证两大基因网络调控路线图谱;在临床证候学调查基础上,建立的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诊断标准等研究创新了中药研究方法学。,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