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21期
编号:11377248
血浆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1期
D二聚体;恶性肿瘤;关系,,]D二聚体;恶性肿瘤;关系,1D二聚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2D二聚体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3D二聚体与肺癌的关系,4D二聚体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关系,5D二聚体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参考文献:
     [关键词]D二聚体;恶性肿瘤;关系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升高表明体内有凝血酶生成,血浆D二聚体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恶性肿瘤具有生长快、容易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这类患者的血液往往表现为高凝血状态和纤溶亢进,故又被称为前DIC状态。前DIC状态对维持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对预防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很多。现将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1 D二聚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均有显著的升高,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预后及指导治疗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急性白血病 顾生贵等[1]检测了15例急性白血病及其他几种非肿瘤性血液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均有明显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也说明D二聚体的升高是许多血液病的表现,而非某一种特有,因此其诊断价值受到限制。冯谦等[2]观察了2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改变,初诊18例,复发2例,2例在1周内死亡,结果发现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水平显著升高,其出血倾向越明显,D二聚体水平越高。于民海等[3]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其中14例未合并DIC,7例并发DIC,结果发现D二聚体在治疗前不论有无合并DIC均有显著的增高,治疗后会有短暂的升高,3 d~5 d后开始下降,20 d后至正常水平,但骨髓中早幼粒细胞计数并无明显的减少,提示全反式维甲酸可能对早幼粒细胞促凝物质有负调节作用,因此能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改善出血症状。韦颖姿等[4]检测了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也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有效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下降明显,其中有10例复发后又显著升高,而治疗无效组则无明显下降。孔荣等[5]对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10例,淋巴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常规化疗,另一组化疗时加小剂量肝素,然后检测用药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者发现恶性血液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初诊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化疗后显著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5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