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非做中医药科普宣传
南非共和国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在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4330万不同肤色的人种,其中70%为黑人,另外30%为白人、印度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华人在南非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仅15万人口左右,而且相当一部分为中、南两国1998年建交后登陆南非的新移民。
据资料考证,在300年前清政府曾派出21名工匠到南非,在18世纪末期,英国在中国招收了2000名劳工到南非采金矿和从事种植业。在这些劳工中,不乏有懂得一些中国传统医术之人,当华人发生病痛时,就接受中医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逐渐产生了华人社区的南非早期中医。这些人多擅长某一种中医专科,靠家传或师徒传教授成业中医。在约堡南区的黄金矿内,至今还保存着一面感谢中医治好疾病的锦旗。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位祖籍广东梅县的廖氏华侨,在南非商业城市约翰尼斯堡唐人街开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中药店,这家中药店主要经营一些产自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的中成药和少许中药饮片,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华侨。以后又有一些稍大的华人商行也出售极少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 百拇医药
南非早期从事中医者主要为游方郎中,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小型的中医专科诊所。截止到1990年全南非华人诊所仅40余家,规模极小,而且主要集中在约翰尼斯堡和行政首都比陀利亚等大城市,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骨伤。当时南非政府和南非西医根本看不起中医,并将中医针灸视为巫医、巫术、魔术、妖术,加之老侨及新侨对中医知识也缺乏了解,无法给南非人讲清楚中医为什么能治病。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中医学会,也开展一些学术活动,中医仍处于非法地位。
因种族隔离政策使南非长期以来隔绝于国际社会,也限制了中医药文化在南非的交流与发展。1994年南非重返国际社会,尤其在1998年中南建交后近几年间,中医药在南非有了极快的发展,相比其他非洲国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1998年新一代华侨南非三九国际贸易公司中国重庆籍人士徐有强夫妇,80年代中期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曾服务于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大附院,从事针灸专业,1990年初到南非打拼,赚了钱想在居住地约翰尼斯堡建一所非洲最大的中医院和中药房。我于1998年底应徐先生夫妇的邀请,经南非内政部批准,成为第一个持工作签证到南非合法行医的中国中医。到南非之后我负责在约翰尼斯堡布鲁玛地区建立“南非中国中医诊疗院”,同时开设“中国大药房”。从这时起在南部非洲地区才真正有了第一所中医、中药同时经营的中医医疗机构。“南非中国中医诊疗院”开设有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内儿等科。
, 百拇医药
要想打开中医药在南非发展的新局面,重要的是要让南非政府、南非人民认可中医药。这就需要我们宣传中医药、推销中医药。要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媒体,让媒体为中医药服务,在媒体上大量长期刊载有关中医药的科普文章,吸引更多的南非人接受中医药治疗。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和徐先生亲自拜访或约见了“华侨新闻报”,“侨声日报”、“南非华人报”的总编、编辑和记者,报社老总决定尽量做到每种报每月发1~2篇中医药科普文章。从1998年1月起至2001年10月我离开南非止,我在南非三大华文报共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回答读者要我介绍的防病治病科普知识文章15篇。“侨声日报”对我所作专访“神奇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显著版面刊出,引起华人及当地人的热烈反响。通过中医药科普信息的传播,加之中医疗效显著,前往“中医诊疗院”诊治的南非人越来越多。
中医在南非已基本打开局面,为了取得南非政府的认可,我们认为只有团结南非的中医从业人员,首先取得共识,排除门户之见,不从个人利益出发,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医组织,共同团结起来,积极与南非卫生部官员对话,邀请他们参加中医的一些学术活动,建立朋友关系,取得卫生部的支持,才有可能促使中医在南非合法化,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使南非及南部非洲的老侨,香港、台湾、大陆以及白人中医从业者取得共识,并成立了“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南非卫生部官员到会,中国大使馆及约堡总领馆官员到会祝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药学会还专门发来贺信以示祝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国内传媒报道了成立消息。2000年12月南非总统姆贝基亲自签署了有关传统自然疗法法案,中医在南非终于合法化。从此中医在南非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以上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要想在国外生存与发展,除了中医药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外,还应该利用媒体宣传中医药,拿起笔来,多写一些优秀的中医药科普文章。, http://www.100md.com(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据资料考证,在300年前清政府曾派出21名工匠到南非,在18世纪末期,英国在中国招收了2000名劳工到南非采金矿和从事种植业。在这些劳工中,不乏有懂得一些中国传统医术之人,当华人发生病痛时,就接受中医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逐渐产生了华人社区的南非早期中医。这些人多擅长某一种中医专科,靠家传或师徒传教授成业中医。在约堡南区的黄金矿内,至今还保存着一面感谢中医治好疾病的锦旗。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位祖籍广东梅县的廖氏华侨,在南非商业城市约翰尼斯堡唐人街开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中药店,这家中药店主要经营一些产自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的中成药和少许中药饮片,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华侨。以后又有一些稍大的华人商行也出售极少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 百拇医药
南非早期从事中医者主要为游方郎中,后来才逐渐发展成小型的中医专科诊所。截止到1990年全南非华人诊所仅40余家,规模极小,而且主要集中在约翰尼斯堡和行政首都比陀利亚等大城市,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骨伤。当时南非政府和南非西医根本看不起中医,并将中医针灸视为巫医、巫术、魔术、妖术,加之老侨及新侨对中医知识也缺乏了解,无法给南非人讲清楚中医为什么能治病。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中医学会,也开展一些学术活动,中医仍处于非法地位。
因种族隔离政策使南非长期以来隔绝于国际社会,也限制了中医药文化在南非的交流与发展。1994年南非重返国际社会,尤其在1998年中南建交后近几年间,中医药在南非有了极快的发展,相比其他非洲国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1998年新一代华侨南非三九国际贸易公司中国重庆籍人士徐有强夫妇,80年代中期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曾服务于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大附院,从事针灸专业,1990年初到南非打拼,赚了钱想在居住地约翰尼斯堡建一所非洲最大的中医院和中药房。我于1998年底应徐先生夫妇的邀请,经南非内政部批准,成为第一个持工作签证到南非合法行医的中国中医。到南非之后我负责在约翰尼斯堡布鲁玛地区建立“南非中国中医诊疗院”,同时开设“中国大药房”。从这时起在南部非洲地区才真正有了第一所中医、中药同时经营的中医医疗机构。“南非中国中医诊疗院”开设有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内儿等科。
, 百拇医药
要想打开中医药在南非发展的新局面,重要的是要让南非政府、南非人民认可中医药。这就需要我们宣传中医药、推销中医药。要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媒体,让媒体为中医药服务,在媒体上大量长期刊载有关中医药的科普文章,吸引更多的南非人接受中医药治疗。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和徐先生亲自拜访或约见了“华侨新闻报”,“侨声日报”、“南非华人报”的总编、编辑和记者,报社老总决定尽量做到每种报每月发1~2篇中医药科普文章。从1998年1月起至2001年10月我离开南非止,我在南非三大华文报共发表科普文章80余篇,回答读者要我介绍的防病治病科普知识文章15篇。“侨声日报”对我所作专访“神奇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在显著版面刊出,引起华人及当地人的热烈反响。通过中医药科普信息的传播,加之中医疗效显著,前往“中医诊疗院”诊治的南非人越来越多。
中医在南非已基本打开局面,为了取得南非政府的认可,我们认为只有团结南非的中医从业人员,首先取得共识,排除门户之见,不从个人利益出发,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医组织,共同团结起来,积极与南非卫生部官员对话,邀请他们参加中医的一些学术活动,建立朋友关系,取得卫生部的支持,才有可能促使中医在南非合法化,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使南非及南部非洲的老侨,香港、台湾、大陆以及白人中医从业者取得共识,并成立了“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南非卫生部官员到会,中国大使馆及约堡总领馆官员到会祝贺,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药学会还专门发来贺信以示祝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国内传媒报道了成立消息。2000年12月南非总统姆贝基亲自签署了有关传统自然疗法法案,中医在南非终于合法化。从此中医在南非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以上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要想在国外生存与发展,除了中医药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外,还应该利用媒体宣传中医药,拿起笔来,多写一些优秀的中医药科普文章。, http://www.100md.com(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