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6123
双向转诊上海变身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05
     从双向转诊到定向转诊,最大的变化在于将会有多家大医院供社区和患者选择,一改“单对一”或“单对多”的局面

    去年以来,有关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施行双向转诊的新闻铺天盖地,不可否认,这是实现社区医疗良性发展的重大举措,但双方的合作基本停留在“单对一”或“单对多”的层面(即由一家大型医疗机构面对单家或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定转诊协议),各地做法不一,缺乏统一的规范。

    近日,上海市卫生局、市医保局等联合印发《本市市民社区就诊和定向转诊普通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从4月1日开始统一使用上海市医疗机构定向转诊单,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患者分级就医、医疗机构逐级转诊、合理诊治的医疗秩序,双向转诊服务将以新的姿态在沪全面铺开。

    从双向到定向

    据了解,《办法》中的减免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就诊减免诊查费和定向转诊减免诊查费两部分。4月1日起,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办理门诊约定服务手续,市民可任意选择户籍地、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选定任何一个区(县)内的一家社区中心,持社会保障卡或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专用)办理服务手续,填写《约定服务书》,经签名确认后,由社区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对城保人员进行在线登记,对非城保人员则在社会保障卡上录入约定服务代码信息,并留下《约定服务书》存根联备查。届时,社区中心将减免约定对象普通门诊诊查费中的个人自付部分。
, 百拇医药
    记者留意到,《办法》中“定向转诊”的提法颇有新意。所谓定向转诊,是指约定对象经约定区(县)内的社区中心诊治后,出于病情和诊疗的需要,由社区中心开具定向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疗机构继续诊治的过程。在社区就诊的约定对象,因病情诊治需要超过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诊治能力,需由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疗的,只要符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管理规定》,即可开具定向转诊单,并加盖专用章,作为诊查费减免的凭证。

    考虑到市民的接受度,政策制订方还特别设置了过渡期:2007年2月1日~6月30日,社区中心对出示社会保障卡、合作医疗卡或居民户口簿、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挂号的本市市民,均减免诊查费。

    另一方面,《办法》指出“定向转诊减免诊查费的实施范围是由政府举办的本市各二、三级医疗机构。”对此,上海市卢湾区打浦桥街道社区中心负责人丁国平认为,这表明定向转诊过程中会有多家大医院供社区选择,一改“单对一”或“单对多”的局面。
, 百拇医药
    区域化管理是一大进步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海铺开实施定点医疗和定向转诊,这是医保制度的自身要求。这位人士甚至认为,老百姓自行选择医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管大病小病一律涌向大医院、涌向专家门诊,结果诊疗费用升高了,专家劳动量超负荷了,单个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了,从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的降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程晓明指出:“理想的解决方式是患者在定点的社区全科医生处首诊,若医生判断需要接受专家诊疗,才能由首诊医生出具预约单。”当然,选择定点医疗是有一定条件的,如若社区中心服务水平不高,部分科室还不完备,就难以实施定点医疗。“上海施行定点疗机是有条件的。”程晓明分析说,上海的基层医疗机构比较健全,社区中心多由一级医院转型而来,能满足基本医疗的需求。

    事实上,《办法》是一种区域化管理。换而言之,市民选择与哪些约定区签约,医保部门就把预付费用下拨到哪里。有社区卫生研究专家表示,《办法》在费用控制上比自由就诊要强,但由于患者可以选择多个医疗机构就诊,大医院和社区方面依然有可能诱导需求,相比双向转诊的做法,其管理和费用的控制难度依然很大。“同时,若从完全放开一下跳到只能选择一家定点,市民未必能马上适应,上海先从完全放开再到进行区域化管理的举措,是一大进步。”程晓明补充道。
, 百拇医药
    关键还看配套措施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按区签约后,有可能导致周边市民流向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徐汇、黄埔、卢湾等区,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对此,上海某社区中心负责人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市民需求不一,不必担心患者在选择时会大幅度偏向哪个区。他推测说,在约定服务方面,市民可能更倾向于就医方便等因素,一般也很少有人愿意特地与离工作、生活地点很远的大医院所在区签约,因此,更可能出现的是边远郊区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患者人数的增加。

    另一位负责人则表示,《办法》究竟能带来多大影响,关键看配套政策,若将来的配套政策对社区设限制,可能会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利。比如,现在上海还未实行社区药品目录,一旦实行,由于目录涉及品种相对缩小,部分药品基本医疗机构不能再开,加之部分基本检查项目的限制,这对医院和患者都会产生影响。, 百拇医药(李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