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流感
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
1.风寒证 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
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
加减:每味药的剂量可因人因病而异,若恶寒重者,可加麻黄、桂枝以助其发汗之力。
2.风热证 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黏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
此证应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连翘、银花各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
加减:咽痛者可加马勃、玄参;鼻出血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咳者加杏仁。
3.暑湿证 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口中黏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搏快而不畅)等表现。
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
加减:热重可加黄连、青蒿;身体沉重可加豆卷、佩兰芳香化湿解表;呕吐恶心者可加苍术、蔻仁、半夏、陈皮。
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读者朋友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
冬春风寒多发季节: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
夏日暑湿当令季节:香薷、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茶饮。
流感广泛流行时,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百拇医药(王翠凤 于翔飞 山东副主任中医师)
1.风寒证 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
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
加减:每味药的剂量可因人因病而异,若恶寒重者,可加麻黄、桂枝以助其发汗之力。
2.风热证 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黏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
此证应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连翘、银花各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
加减:咽痛者可加马勃、玄参;鼻出血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咳者加杏仁。
3.暑湿证 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口中黏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搏快而不畅)等表现。
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
加减:热重可加黄连、青蒿;身体沉重可加豆卷、佩兰芳香化湿解表;呕吐恶心者可加苍术、蔻仁、半夏、陈皮。
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读者朋友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
冬春风寒多发季节: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
夏日暑湿当令季节:香薷、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茶饮。
流感广泛流行时,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百拇医药(王翠凤 于翔飞 山东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