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948
制药商的“报应”来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7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07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价药冲击使得制药商们怨声载道,这些制药巨人们的挑战来了。一夜之间,他们的生计受到了威胁,是否该给这些饱受责难的制药商们些许同情呢?

    翻版专利药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2名学者发现,改变药品的分子结构可以绕过专利约束,造出另一种疗效相同的新药来。这两名颇有胆识的伦敦学者重构了一种丙型肝炎药物,简单地说,他们将一个大的糖分子从化合物内部移到外部。由于药品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技术上说,这算得上是一种新药。他们已经要求律师为这种新药注册版权,当然这不是为了谋取利润,只是为了保障药品的进一步研发。新药注册在技术上没有多大问题,所需要的临床试验和制造的相关数据都可在印度轻松得到。研究得到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出钱资助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因为两名学者计划在印度推出这种新药,一个疗程的药价仅为原来的1/4(原价需7000英磅)。

    伦敦学者将他们的研究模式称为“伦理药物”。曾几何时,“伦理药物”曾一度是制药巨头收取高昂专利费的代名词,然而现在,科学家们为这个词注入了新的含义。他们的这种“研究模式”同样可以用来改造其他昂贵的专利药品,由此衍生的新药相当便宜,对众多贫困患者而言不失为一大福音。
, 百拇医药
    制药商喊冤

    一旦这种新药注册成功,制药业巨头们肯定会大呼不公。重构药可以算是原研药的一个变种,如果没有制药公司把原研药创造出来,重构药物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毫无疑问,专利就是制药巨头的生命线。他们必须靠专利将高药价进行到底,至少要能在较为富裕的国家保持丰厚利润,才能弥补在新药研发中的投入,并用于开发新药。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大药商们的前沿研究,我们在癌症和心脏病的治疗上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制药商的确有值得怜悯的一面。可是研发一种新药真如他们所说的需要8亿美元吗?研究成本充满争议。批评者认为如此高昂的价格不仅包括研发失败的损失,还可能包含新药的市场推广费用,这些费用在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实在要比真正的研发多得多。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伦敦学者的研究注册成功,廉价的衍生药物必然会将制药商们的商业利润压缩到冰点,这些制药巨头们还能生存下去吗?情况也许没有这么悲观,他们当然可以继续生存,凭借目前的垄断地位继续他们“为人类服务”的承诺,当然那不过是他们冠冕堂皇的修辞,谁都知道他们所谓的“人类”仅仅是指那些股东和奢华无忧的富人们。
, 百拇医药
    应该给他们一点竞争了。如果这些新药真能被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所接纳,制药巨头们还有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专利药可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卖出高价,在发展中国家则以低价卖出。也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现在就是这样处理艾滋病药物的,是时候让他们这样对待其他药物了。(秦胜 编译)

    各位读者,你认可Sarah Boseley的观点吗?对付伦理药物,制药商的出路在哪里?要求:观点精辟、独到,字数不宜过长。截稿时间:3月15日。

    参与方式:

    1.发送短信至13570968367

    2.发电邮:fanxiaoyan@vip.sohu.com 或 yyjjb@21cn.com

    3.传真:020-37886768

    4.写信: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天誉商务大厦西塔6楼《医药经济报》“环球”版收,邮编:510080

    5.来电讲述:020-37886760, http://www.100md.com(Sarah Boseley(英国传媒Guardian Unlimited的健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