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老年医学》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85740
睡眠调节机制及睡眠障碍分类
http://www.100md.com 《实用老年医学》 2007年第1期
睡眠调节机制;睡眠障碍,1睡眠调节机制,2睡眠障碍分类,[参考文献]
     1 睡眠调节机制

    最近关于人类睡眠和觉醒周期调节的认识提示睡眠和觉醒状态是由内源性昼夜节律和睡眠内稳态过程的复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1]。同时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这些机制与可能的病理条件或外源性刺激(社交活动和环境因素)一起影响睡眠[34]。

    1.1 昼夜节律 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e)是人类最为明显的昼夜节律。在哺乳类,自我调节的昼夜节律是由控制起搏器——视交叉上核所产生[5]。这些节律不受先前的睡眠和觉醒直接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生物钟。在20世纪90年代,一项最为重要的进展也阐明了昼夜授时的分子基础。通过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反馈回路,昼夜授时蛋白上下调节授时系统[6],当外界的所有时间信号均被剥夺(例如将人置于与外界隔绝的黑洞里),这些内源程序性节律则可通过睡眠觉醒周期及其他具有强昼夜节律的标志(例如褪黑素始发、体核温度及内分泌激素释放)观察到[7]。在剥夺28 d任何外界时间信号的情况下,人类仍可保持很明显的24 h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因人而异,有些人是“清晨型”,有些人是“夜间型”。倒班工作和时差变化综合征均显示了由内源性生物钟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强大调节。如其他的病理生理改变一样昼夜节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大量的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昼夜节律提前、昼夜节律的调节幅度减少[8]。这些改变可在体温、褪黑素、睡眠觉醒周期及其他内分泌激素中观察到。因此老年人的睡眠时相普遍提前,表现为早睡早起,甚至可能导致在老年人群多发的睡眠障碍——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而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而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调节幅度的减少则使其不能在白天时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在夜间维持良好的睡眠。

    1.2 内稳态睡眠驱动 尽管睡眠的目的是什么尚未清楚,但是它明显起到大脑的恢复作用。睡眠内稳态过程可认为是由先前清醒时间累积的睡眠需要量及张力的机制引起的。因此,对睡眠的自身调节过程(增加睡眠的驱力)通过觉醒累积,通过睡眠而减少。如其他的内源性调节系统一样,其睡眠量波动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内稳态对睡眠的影响被认为是由于持续觉醒期间某些结构或者物质的累积而导致了睡眠需要。时间的增加或减少可改变内源性睡眠驱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50 字符